新华网 正文
【历史脱口秀】带你认识古人传承至今的糕点
2018-12-22 18:19:21 来源: 新华网广东频道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在美食上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古到今,中华美食不断被研究更新,大部分都传承至今。下面来领略一下这些传承至今的糕点的魅力吧!

  一、驴打滚

  驴打滚是东北地区、老北京和天津卫传统小吃之一,成品黄、白、红三色分明。因其最后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黄豆面,犹如老北京郊外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阵阵黄土,因此而得名“驴打滚”。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呈金黄色,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豆馅入口即化,香甜入心,黄豆面入嘴后可以不嚼,细细品,是老少皆宜的传统风味小吃。

  据史书记载,一位马武的将领为了解决士兵的厌食症,突发奇想,以毛驴在休息时就地打滚,浑身沾满黄士为例,把大家天天吃的黄米面卷入红豆馅儿蒸熟滚上炒熟的黄豆粉,不仅治愈了大家的厌食症,还被世人所喜欢,流传至今。

  二、枣泥酥

  枣泥酥始于隋唐,盛于明清,是“满汉全席”中名点之一。枣泥酥用油酥面作皮,黑枣泥为馅,经油炸成熟的面食。其色泽金黄,小巧玲珑,外皮酥松,馅香甜可口。

  相传,某日慈禧太后吃腻了山珍海味,于是御厨们绞尽脑汁,将金丝小枣精工细作制成枣泥饼。慈禧食后,赞不绝口。

  三、羊羹

  羊羹起源自中国。最早的羊羹是用羊肉来熬制的羹,冷却成冻以佐餐。其后随禅宗传至日本,由于僧人不食肉,于是便用红豆与面粉或者葛粉混合后蒸制,故羊羹在日本慢慢演化成为一种以豆类制成的果冻状食品。其后随着茶道的发展,羊羹逐渐成为一道著名的茶点。

  中国亦有出产其特色的羊羹。除了沿用小豆、甘栗等材料外,还有加入一些中国独有的水果如山楂、桃子以及苹果等,在天津、北京、西安等地均有售卖。

  四、豌豆黄

  豌豆黄也称为豌豆黄儿,是北京传统小吃,也是北京春季的一种应时佳品。通常将豌豆磨碎、去皮、洗净、煮烂、糖炒、凝结、切块而成。成品后,外观浅黄色,味道香甜,清凉爽口。

    清宫的豌豆黄,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成,相传是慈禧太后在北海静心斋纳凉时所食,一年四季均适宜食用,并因慈禧喜食而出名;民间的糙豌豆黄儿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见于春季庙会上。

  豌豆黄虽然材料和制作方法简单,要想煮好却并不容易。既要保证口感,又要兼顾形状。

  五、一口酥

  一口酥原系引进产品。“一合酥”能够成为“宫廷贡品”,既是因曹操题词而成名,也是经杨修同意品尝“一合酥”(即“一人一口酥”而食之)。以个小,酥松,甜咸适口,鲜美异常,在群众中享有盛誉,誉为“袖珍点心”。

  六、茯苓夹饼

  茯苓夹饼是老北京的一种地方传统名点,亦属于滋补性药膳。以茯苓霜和精白面粉做成薄饼,中间夹有用蜂蜜、砂糖熬溶拦匀的蜜饯松果碎仁,其形如满月,薄如纸,白如雪,珍美甘香,风味独特。

  相传,有一次慈禧太后得了病,不思饮食,厨师们绞尽脑汁,选来几味健脾开胃的中药,发现其中产于云贵一带的茯苓,味甘性平,且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的功效。于是,以松仁、桃仁、桂花、蜜糖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淀粉摊烙成外皮,精工细作制成夹心薄饼。慈禧吃后,很满意,并常以此饼赏赐宫中大臣。因此,茯苓饼身价百倍,成了当时宫廷中的名点。后来这种饼传入民间,成为京华风味小吃。(梁铃婉)

  新华网广东频道综合人民网、山西新闻网等,图片来源于网络

+1
【纠错】 责任编辑: 魏晓航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帷幕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帷幕
“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现身江西靖安
“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现身江西靖安
长春迎降雪 “功夫”大熊猫雪中撒欢
长春迎降雪 “功夫”大熊猫雪中撒欢
青海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现绝美冰瀑景观
青海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现绝美冰瀑景观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1581123868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