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手炉、火墙……看看古代人的御寒“神器”
2017-12-20 08:32:56 来源: 新华网广东频道综合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在没有暖气、没有电热毯、没有暖宝宝的时代,古代人是如何过冬御寒呢?其实,从火盆、手炉到火墙、椒房,懂得享受生活的古代人在取暖上可是花样频出。

    【火盆】

    但凡冬景,都少不了火盆的身影,可置于室内或庭院中,烧炭取暖,故亦称“炭盆”。有些盆上加笼,也可称为“薰笼”。火盆主要有掐丝珐琅和铜鎏金两种。清宫档案中经常可以见到为掐丝珐琅火盆配座的记载。

    聪明的古人还会玩二合一:在火盆里烧松枝,可为居室添香,香薰取暖二合一;也会在火盆上放水,变身加湿版火盆。

    【手炉】

    除了火盆,还有一种比较小的火炉,放在脚下暖脚的叫脚炉,用来暖手的叫手炉,堪称古代的暖宝宝。

    炉身分外壳和内胆。内胆多为铜制,内放燃炭,以产生热气,而外壳包裹内胆,既能保存内胆的热量,又能通过内外两层之间的空气传导,把热量由内胆口沿上的镂空炉盖(炉罩)散发出来。炉火不会一盖即灭,又不会太旺、摸着烫手,还能透过盖子的空隙,侍弄炭火。古人宽袖大袍,手炉可置于袖中或怀中随身带着,所以又有“袖炉”、“捧炉”的雅称。

    【火墙】

    古代的宫廷建筑师们,想到比较科学的方法为皇宫供暖。其中一种就是将宫殿的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俗称“火墙”。墙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设于殿外的廊檐底下。炭口里烧上木炭火,热力就可顺着夹墙温暖到整个大殿。为使热力循环通畅,火道的尽头设有气孔,烟气由台基下出气口排出。

    【椒房】

    古代的帝王在冬天还有很多御寒取暖的办法,譬如建椒房、修暖阁、铺火道等,那么什么是建椒房?

    椒房里的“椒”指花椒,花椒在古代被视为一种保温材料,和泥之后,覆抹在墙壁的表面,达到保温的作用,跟现在的建筑内外墙保温原理相似。

    【地炉】

    地炉也是古人冬天取暖的得力设施。修建很简单,在屋子里挖出小坑,四周用砖石垫垒,在当中生火取暖。

    【火笼】

    火笼则是古人的一件取暖神器。火笼很可能是由“熏笼”演变而来。早在先秦两汉时,人们用竹篾编制网罩,其下置炉,用以熏香被褥。南北朝时期继而出现了竹火笼,其不仅继承了熏笼熏香被褥的功能,还可以暖手暖脚。

    古人冬天都穿什么呢?

    从史料来看,上古三代人们已普遍开始穿棉袍;唐代开始出现比襦长比袍短的“襦袄”。古代最早的棉裤都是开裆的,叫“袴”;汉代才开始提倡穿合裆裤“裈”……

    而明清时期皇室的服饰更显奢华。冬季的龙袍,会用黑狐皮制作,用紫貂皮等滚边,保暖效果更佳。帽冠则用熏貂和黑狐皮制作。

    来源:新华网广东频道综合大河网、中国气象报等(图片来源于网络)

+1
【纠错】 责任编辑: 王佳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柏林民众纪念圣诞市场恐袭一周年
柏林民众纪念圣诞市场恐袭一周年
乌克兰大雪
乌克兰大雪
卡塔尔举行盛大国庆阅兵式
卡塔尔举行盛大国庆阅兵式
冬日樱花谷 美景宛如画
冬日樱花谷 美景宛如画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159112213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