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青年戏剧人答辩,评委看重“真诚”
2019-12-06 08:32:26 来源: 新京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12月5日,由保利、央华戏剧、新京报、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的“戏剧未来力量——青年戏剧创作人才孵化工程”终评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孵化工程以“推动中国戏剧新发展,打造中国戏剧新力量”为口号,通过命题形式向全社会征集戏剧人才和剧本,25天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622份参赛剧本,甄选出的获选作品将于次年孵化成剧目作品在全国60家剧院进行巡演。

  此次入围作品共有60部,而在昨天的终评现场,最终有59部作品进入了答辩阶段(1部因病弃权),选手不仅来自全国各地,也有从英国专程赶来的。12位终审评委分为4组,其中导演周可、央视主持人张越、新京报编委金秋为第一组;戏剧翻译、评论人、编剧尚晓蕾,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校园戏剧研究中心主任田卉群,编剧、导演、演员滕学坤为第二组;媒体人王润、演员孙强、新京报文娱部副主编何建为为第三组;新民晚报文体中心主编朱光,戏剧评论人、策划人程辉,演员闫楠为第四组。每组听取15个选手阐述,每位选手阐述平均用时3分钟,最终选出9-12部作品,甄选结果将在今日的论道周闭幕式上揭晓。


  青年戏剧创作人才孵化工程终评现场。主办方供图

  【答辩现场】

  大多作品真诚且关注社会话题

  13:30左右,参加此次终评的选手陆续进入专为他们设置的等候区域,在答辩正式开始之前,央华首席制作人王可然与剧作家万方一起,对选手进行了鼓励。万方表示,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参赛经验,在未来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能够创作出更多既能关注到我们当下,也能观照到全人类的作品。随后剧本终评答辩正式开始,选手则以四人为一组分批在门口等候。

  14:00,选手开始向终审评委组进行阐述。此次终审评委组共分为4组,评委代表尚晓蕾向记者透露,在终评开始前,评委的工作量其实非常大,通常会先拿到进入复赛的59个剧本通读一遍,决赛当天上午再分组看一遍剧本。下午评委分四个组,选手抽签,听完阐述后,评委开会把主推选、备选的作品报给监审:“此次很多作品的动人之处其实是在于真实,我们看到很多真诚的情感,有些作者把目光投向老年化社会、青年心理健康等问题,说明对社会有深入观察。最后是否入围在其次,写剧本本身对他们是一个疗愈的过程。”尚晓蕾表示,选手现场所答辩的问题,主要是围绕剧本里一些不明确的地方、与剧本有冲突或者不清晰之处而提出,有时会问一下创作背景以及作者本身的背景。

  现场,新京报记者也采访到了第一位答辩的选手,谈到这次入围他表示:“这次参赛主办方每一个环节选得不错,我之前也参加过类似比赛,但经常遇到主办方搞一些网友投票,非常没有意义。这次都是专业人士做评委,题目选得也很好,赛制比较紧凑,作品最终要是能在大舞台呈现,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帮助。”回想自己答辩的过程,他表示:“其中一位评委是程辉老师,他问了我对作品最满意的地方在哪?我认为这个问题特别给选手信心。一般评委都会说,你想表达什么?或类似评价自己作品的问题,但是程辉老师让你自己说最得意、最喜欢的地方,很给人信心。另外一位闫楠老师,他虽然没有提问题,但全程都非常认真地倾听,给人感觉很温馨很体贴。”对于“孵化工程”的期望,这位选手表示:“希望入选的作品能够呈现出百花齐放各种风格,不管我们个人入不入选,最终无论作为观众还是这次活动的参与者,能够看到非常不一样的作品合辑,真的能达到活动主办方预想的效果。”

  评 委 点 评

  ●万方(剧作家)

  真实才有魅力编造会显虚弱

  这一次很多青年人的作品质量要比预想得好,我通过看这些剧本觉得写作还是要有生活,第一步迈出去,还是得现实主义为基础。这就像是画画,要先学素描,实际上现实主义的这一步是一定要走的。在今天这些作品里有相对写实的,有出于一种自我感受,也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我们组里讨论,其实有没有生活,是不是作者笔下熟悉的内容,真是可以立刻就能分辨出来。如果你笔下的东西真的来自于你的生活,是生动的,是真实真切的,就会有魅力,而如果编造,就会显得虚弱。这是我读现在这些孩子们剧本的感受。

  ●张越(主持人)

  年轻人创作欲让我兴奋

  “当初说要做剧本征集孵化工程的时候,我是没有足够信心的,因为时间太短,应该也不会有太多的剧本数量。当我听说居然拿到了600多个本子,特别震惊,深深地感到在这些我们不认识的普通青年人当中,蕴藏着勃勃的创作欲望和生机,这一点让我觉得特别兴奋,这也是整个活动特别有意义的一个部分。”在张越看来,现在的年轻人生活面比过去的时代宽泛得多,她在这次的作品中既看到了很多现实主义的作品,也看到了虚拟、寓言、黑色幽默、科幻等题材,“他们真是想法满天飞,但还是有些实现起来不到位,第一不会讲故事,第二没有结构,第三语言没打磨。”

  ●程辉(戏剧评论人、策划人)

  特别敢写的作品较少

  在这次的参赛作品中,剧本的形式还是蛮丰富多彩的,既有特别传统的,也有关注当下的,但就个人而言还是不太满足。不满足之处在于,我所看到的青年人写的剧本里,他们似乎保守了一些,很少能够看到特别有想法,特别敢写敢想,特别敢于表达的举动。年轻人要敢于放飞自己,作品成不成熟没有关系,一个年轻人可怕的是装成熟、装稚嫩,这两点其实都挺可怕的。现在年轻人写剧本恨不得把它一步到位,就一定要把它写成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其实要更多的有自己真实的生活感受。有的时候作者更多地希望别人应该怎么看,或者我要给你看什么?其实首先应该是想观众看你表达什么,这种观念还是有些误差。

  ●尚晓蕾(戏剧翻译、评论人、编剧)

  评判并不看重技巧

  仅以我所在的这组为例,我发现这些选手有一些技巧虽然不太好,但他真情实感的生活经历写得比较生动,也有一些就是技巧很好,但一看就是为扣题来编一些故事,这便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这样的人物是很假的。我们发现有些选手可能对现实主义有不一样的理解,现实主义,其实不一定非得使用非常现实主义的写法或者设置。其实真正觉得好的作品基本都还基于真实的生活经历演变而来,哪怕技巧不成熟。因为现在毕竟是个苗子,知道他的故事是真诚的,而且是有空间去发展的,基本上就都入选了。

  采写/新京报记者 刘臻

+1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淳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中国彩灯节在莫斯科开幕
中国彩灯节在莫斯科开幕
上海:冬日暖景
上海:冬日暖景
飞瞰大凉山雪景
飞瞰大凉山雪景
昔日旧厂房 今日“网红”地
昔日旧厂房 今日“网红”地


01016014000000000000000001110179112531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