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第五届中国秧歌节“寻根”现象调查
2018-09-23 08:48:36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青岛9月22日电(记者张旭东、徐冰)正在山东胶州举行的第五届中国秧歌节,不仅吸引了山东、安徽、辽宁的民间艺术团,还吸引了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和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的专业民族民间舞人士参加。他们不是来展现精湛的专业技艺,而是来寻找汉族舞蹈“根脉”,从原生态民间舞中汲取营养与能量。

  “学院派”致敬“草根派”

  在第五届中国秧歌节开幕式上,胶州民间秧歌团队奉上了《扭花扇》《秧歌乡的孩子们》等原汁原味的胶州秧歌表演,让到场的民族民间舞专家赞不绝口。

  “到了胶州秧歌之乡,看了原汁原味的胶州秧歌,真是感觉到中国民间秧歌博大精深、精彩纷呈、气势宏大、技艺精湛,令人震撼。”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原院长苏自红说。

  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副教授周蓓此次带她编导的作品《母亲的麦田》来秧歌节展演。她说,秧歌等原生态民间舞是珍贵的民族文化,是“活化石”。《母亲的麦田》表达的是一种大爱、大情怀,编舞手法是写意,但动作语汇却是传统的,实际上就是秧歌。

  “学生很难接触到原生态民间舞来源的生活场景,这次来就是让学生深层次感受舞蹈动作背后的真实情感。”周蓓说。

  上海戏剧学院青年舞团演员张诗羽表示,这次来就是扎进孕育民族民间舞的“泥土”中,用这方“泥土”滋养舞台舞蹈。“这里是我们舞蹈的‘根’,我们离不开这个‘根’。”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大四学生王雪柔带来独舞《孤月杳然》,她说:“我尝试用民间舞蹈语言,来表达现代人情感。”这位年轻舞者说,现场观摩胶州秧歌,她获得了一种全新的审美方式。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罗斌说,“胶州秧歌有浓厚的泥土气息,象征着我们的‘根’,不仅代表过去,更蕴含着一种向往。”

  “我们一扭秧歌就高兴”

  秧歌节期间,一群胶州小朋友表演的《秧歌乡的孩子们》博得满堂彩。不仅演出精彩,更令人欣慰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胶州秧歌后继有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胶州秧歌传承人吴英民的外孙女就是小演员之一。“俺外孙女在今年6月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灯光焰火艺术表演上,和小伙伴们一起展示了胶州秧歌的魅力。”吴英民自豪地说。

  胶州秧歌发源于300多年前,与商河鼓子、海阳秧歌并称山东三大秧歌,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胶州大秧歌以“三弯九动十八态”为特点,是真正的“扭”秧歌,被称为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活化石”。

  胶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与发展学会会长刘才栋说,秧歌,顾名思义是“插秧之歌”,是一种源于民间劳动的艺术形式,是劳动者真情实感的一种表达方式。现在胶州的田间地头上,活跃着1000多支秧歌队。

  “我们一扭秧歌就高兴,村里一些老太太在路上走着走着就能扭起来。”胶州秧歌第六代传人李在会说。

  勿对原生态民间舞“指手画脚”

  专家指出,现在一些专业舞蹈人士试图改编秧歌等原生态民间舞,想要更“美”、更“时尚”或更“有卖点”,这万万要不得。

  “原生态民间舞呈现的是一种精神,是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活字典’,我们只能抢救、挖掘和保护,真谛的东西不能改。”山东省舞蹈家协会负责人李建国说。

  张诗羽说,这次看到胶州秧歌中有不少重复的动作,看似简单重复,但重复当中蕴含着不同的情感和意境,简单中蕴含着不简单,有更深的东西值得挖掘,而不是觉得简单重复就去改变它。

  周蓓表示,舞蹈有不同的层次,秧歌等原生态民间舞蹈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力,可以自己很好地保存和发展下来,不要干涉,鼓励和支持就好。

  专家指出,以胶州秧歌为例,原生态民间舞有一种内心情感与传统文化相通的特殊气质和韵味,若横加干扰,这些气质和韵味则全无。而从原生态民间舞发展舞台上呈现的舞蹈艺术则是另一回事,这是将原生态民间舞作为素材来用,应该大力鼓励创新。

+1
【纠错】 责任编辑: 杨莹莹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浙江平湖举办精品瓜灯展
浙江平湖举办精品瓜灯展
杭州:西溪火柿映秋波
杭州:西溪火柿映秋波
重庆民众举行大闸蟹“赛跑”游戏迎“中国农民丰收节”
重庆民众举行大闸蟹“赛跑”游戏迎“中国农民丰收节”
内蒙古敖汉旗:金秋收获忙
内蒙古敖汉旗:金秋收获忙


01016014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347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