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城市相册】大山里的“摩托村医”
2019-12-02 11:40:47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道阻且长,村野田间留下他们的足迹;村医平凡,却用行动让生命发光。新华网 李相博 摄 黄嫣然 文 

    一辆摩托,一个药箱,一位村医……17年间,巫溪县红池坝茶山村的村医王业毕,在崎岖陡峭的巫溪高山中行医巡诊,更换了4辆摩托车。当越来越多的人走出村落,走向繁华的城市,乡村医生群体仍坚守在大山深处,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与希望,王业毕就是其中一员。新华网 李相博 摄 黄嫣然 文

    2002年,王业毕回到家乡红池坝镇,回到高山之上,河谷之间,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那时起,王业毕便背上药箱踏上了行医路。从茶山村全村308户人家,到周边的2个村子,他为600多名父老乡亲看诊治病。新华网 李相博 摄 黄嫣然 文 

    红池坝镇的铁岭村、茶山村位于巫溪群山之间,村落面积大,村民居住分散。越来越多年轻人翻越群山,外出打工,留下独居的老人。傍晚时分,王业毕来到一位患有高血压的独居老人家中,为其复诊。新华网 李相博 摄 黄嫣然 文 

    这次复诊,老人的血压还是偏高。王业毕给老人外出打工的儿子发微信告知病情。对于不会使用手机的老人而言,王业毕是她与儿子通讯的窗口。临走之前,王业毕又拿出降压药,再三嘱咐药品用法用量。新华网 李相博 摄 黄嫣然 文

    冬季山里的夜,来得很快,骑上摩托返回时,天已暗下来。下山途中偶遇老人邻居,王业毕停下车,又一次拜托她留意老人,如有意外及时通知他。新华网 李相博 摄 黄嫣然 文 

    上午在村卫生室坐诊,下午入户巡诊。每次巡诊,王业毕需一家一户地连片访问。最远的一户村民住在铁岭村,骑摩托车单程就要2个小时。有的地方连摩托车都过不去,王业毕只能背着医疗箱徒步。新华网 李相博 摄 黄嫣然 文 

    两个村里47户贫困户都留下了王业毕的联系方式。除了巡诊检查,当有村民身体不适,不便出门时,王业毕也会上门看病送药,很多时候不乏深夜出诊。在贫困户的眼中,王业毕是他们的“家庭医生”,是随叫随到的“乡村120”。 新华网 李相博 摄 黄嫣然 文 

    每巡诊完一户,王业毕都需填写门前“贫困户明白卡”。天黑下来,看不清字迹,王业毕拿出手机照明,仔细填写巡诊时间、家庭成员健康状况、诊疗记录等信息。新华网 李相博 摄 黄嫣然 文

    晚上8点多,结束巡诊的王业毕回到了卫生室,还有4位病人在那等他。有的病人来得急,忘带医保卡。每每这时候,王业毕总会先垫付药费,让村民能及时用药。这种“赊账垫付”的方式成了王业毕和村民的默契,这么多年来,几乎没有村民拖欠医疗费用。新华网 李相博 摄 黄嫣然 文

    扎根大山从医多年,王业毕也见证着家乡医疗条件的变化。从以前只有乡卫生院到现在村村皆有卫生室;从一间破旧小屋到如今宽敞明亮,医疗设施、器械、药品样样俱全;从以前的口授看书到如今的网络授课……这些显而易见的变化都让王业毕感到欣喜。新华网 李相博 摄 黄嫣然 文

    这些年来,王业毕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为村民治病上,365天无休。对于乡亲们的求助,王业毕从未缺席;他常常缺席的,是家中的团圆时光。儿子考上大学时,王业毕只将孩子送到巫溪县城便返村坐诊。这些年来,他甚至连重庆主城都没去过。新华网 李相博 摄 黄嫣然 文

    曾经,也有几份薪酬更高更轻松的工作向王业毕抛出橄榄枝,但他始终不愿离开岗位。他也说不清为什么,总觉得根在这儿,责任就在这儿。他说,村里就我一个医生,我不能离开,也离不开了。与王业毕一样,多少乡村医生将青春奉献给驻村行医,甚至用一辈子行走在高山、深谷、村落间。新华网 李相博 摄 黄嫣然 文

    这群行走在乡村的白衣天使,用耐心和坚守把牢乡亲们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行医路的泥泞与坎坷,他们用脚步丈量;乡亲的健康与平安,他们用责任守护。道阻且长,村野田间留下他们的足迹;村医平凡,却用行动让生命发光。新华网 李相博 摄 黄嫣然 文 

+1
【纠错】 责任编辑: 李元元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巴黎:香街点灯
巴黎:香街点灯
第二届纽约花灯游园会开幕
第二届纽约花灯游园会开幕
川藏线上的美丽风景
川藏线上的美丽风景
神奇“不冻河”
神奇“不冻河”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701112529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