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保健品欺诈,这些套路你不可不知
2018-08-01 17:52:31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适当的买保健品本无可厚非,但部分诈骗分子也将魔爪伸向了这一领域。保健品欺诈问题伤及的多是老人、病人,这主要是老人和病人有一些特殊心理容易被利用,如:年老多病,渴望健康长寿、缺乏保健常识、亲情缺失、贪图小恩小惠、迷信专家权威等。

    警惕这些“美丽”陷阱

    陷阱一:“甜言蜜语”的哄骗

    认“干爹”“干妈”,对老年人虚假关心,用甜言蜜语哄骗老年人购买产品。送豆油、纸巾,甚至提供免费旅游。借机对客户进行体检,谎称部分客户有极大的患癌风险,以推销声称可以治疗癌症的产品。由所谓的“专家”组织健康讲座和体检,甚至上门推销,开展一对一的“诊疗”,解读体检报告,渲染体检结果的严重性,吓唬消费者,再提出解决方案,从而达到以高价销售产品的目的。

    陷阱二:“公益”“病友”现场说法

    如以举办“全国健康万里行”“老年人模特队”“夕阳红旅游”等公益活动的名义,实则还是组织所谓“专家”讲解“养生知识”,高价售卖保健品。一些商家会利用病人之间的同理心,组织“患者”现场说法。此外,一些商家会招募老年人代理推销产品,进行非法集资。待老年人缴纳费用后,向其提供的都是假冒厂名厂址及注册商标的产品。

    陷阱三:虚构“权威证明”骗取信任

    有些保健品给自己贴上的“国内唯一一款”“全球公认”“美国××医学院临床证明”等标签,营造“高科技产品”的假象。某些商家发布非法保健品广告,假借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或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其保健品的功效作背书,还有保健品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措辞,从而诱导老年人对相关保健品功效深信不疑。

    陷阱四:混淆保健食品与药品概念

    某些经营者利用老年人对保健食品和药品概念不清、存在理解误区的弱点,暗示保健食品具有治疗效果,甚至捏造出各种功效。使用如“祖传秘方”、“无激素”、“纯天然”等词汇进行宣传。

    用好这几招预防欺诈

    一、别被夸张疗效忽悠。学会分辨广告和宣传内容,科学、理性看待食品、保健食品广告和宣传。凡声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一律不要购买;保健食品广告中未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一律不要购买。

    二、别被商品标签忽悠。正规的保健食品会在产品的外包装盒上标出天蓝色的、形如“蓝帽子”的保健食品专用标志,下方会标注出该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消费者应首先查看产品的销售场所资质。无论通过何种方式购买,要先查询资质信息,尽量到证照齐全的正规场所购买产品。正规企业资质信息可以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查询,老人可由子女帮忙查询。

    三、别被短暂疗效忽悠。许多短期见效的“神药”只是在普通酒、饮品中添加了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西药,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特别是中老年人食用后可能发生意外。

    四、做到“四不”。不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产品;不购买标签上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号的预包装食品;不购买标签或说明书中提及可以预防疾病、有治疗功能的产品;不购买标签上没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但声称是保健食品的产品。

    五、子女助力老人防骗。预防老年人遭受骗局,子女不仅要有意识地给老人打好预防针,多讲讲真实的案例,帮助老人正确认识保健品的作用,告诉老人不要贪小便宜,遇事多找子女商量,不要轻信别人的话。告诉父母不要一次性大量购买某一产品,要保管好购买凭证,如购物小票或发票,以便维护自己权益。而有些老人知道那些人是骗子,但还是买,只是希望有个人能时常来看看他们,陪他们说说话。子女要多关心老人,不要给骗子打亲情牌的机会,让老人精神世界充实起来。

    六、消费者如果遇到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问题,可以拨打12331、12315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举报。

+1
【纠错】 责任编辑: 邵紫晖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高温下施工保供电
高温下施工保供电
这,就是中国军人
这,就是中国军人
杭州临安:土地流转打造生态荷花园
杭州临安:土地流转打造生态荷花园
广西柳江:盛夏时节“双抢”忙
广西柳江:盛夏时节“双抢”忙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3208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