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限制“抢生源” 治理应当一视同仁
2019-06-20 08:53:57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近日,河南淅川第二高中因为一条“抢生源”的政策成了新闻焦点。这所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公开承诺:学校将针对排名在全县前2300名的优秀学生开展合同制培养计划,如果报考该校,不仅可以免除学费,学校还会提供2000元以上奖学金,并保证学生会被一本高校录取;如果未能达成所承诺的培养目标,学校会根据学生入学时的情况给予学生1万到5万元的赔偿;对于特困家庭,学校还可以安排学生家长在校内就业,就近照顾孩子。

  如此优厚的招生条件,一经曝光,便引发了广泛关注。很多人都质疑:这样的招生方式是否合理?最终,在相关部门的干预下,该校的做法被叫停,但由此引发的争议,却并未就此结束。

  其实,此类政策与做法,在近年各地中考生源竞争中比比皆是。一位中学校长给我讲过他们当地的一个故事:前两年,为了争抢一个中考状元,一所学校开价20万元,另一所学校则开价30万元,同时还把孩子父母的工作也承包了。只不过在愈演愈烈的中考生源大战中,大张旗鼓的基本都是民办学校,公办学校比较少见,即便有,往往也都悄悄地进行,淅川二中作为一个公办学校,如此高调争抢生源,的确不多见。

  各大学校拼命争抢优质生源的现象,反映出了一个事实:支撑许多所谓“名校”声誉的,首先是优秀的生源,其次才是优秀的师资。四川某著名中学校长曾在一次圆桌论坛上坦诚地说:生源是基础,最优秀的学生靠自学都能考进清华北大。因此他说,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解决生源问题。

  很多人不知道的一件事是:“学区房”这个词其实是从美国来的。在美国,不同学区之间的公立学校硬件差异很小,老师的工资也基本一致,决定这些学校好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质量。美国的“好学区”一般都是大房子、贵房子集中的学区,那里的父母从小对孩子的要求就高,家教也更严,同时还能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持,这导致了优秀生源在这些地区的聚集。多数老师还是更喜欢教优秀的学生,于是也容易向这些学区流动。这一现象,生动地说明了生源对学校的重要意义。

  要成为名校,最好的捷径就是抓好生源。正因为此,近年生源竞争近乎白热化,远不止是中考,初中、小学也一样。

  近年在长三角地区出现的中小学“公退民进”现象,就是在生源竞争上公办民办竞争不公平的结果。目前,公办学校的择校政策实际上就是不允许择校,只能就近入学,禁止包括考试在内的各种选拔手段,尽可能卡住所有住房与户籍之外的入口;而民办学校则定位于满足个性化需求上,因此可以采取各种选拔措施。对公办学校的招生政策严加管制,同时对民办学校完全放开的结果,便是民办学校依靠灵活自主的选拔政策,在短时间内迅速集中了大量教育资源。

  据了解内情的人介绍,淅川二高的招生政策,其实不乏无奈的成分。近年当地各类民办学校兴起,利用招生政策优势以及雄厚的财力,对当地公立中学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因此,如果淅川二高的做法并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政府就应该允许其进行合理的竞争。反之,如果这种做法确实涉嫌违法违规,那就应该禁止所有学校的此类做法,而不应区别化对待。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在择校与招生治理上,政府对公办学校与私立学校的不同标准是否有改进的空间?

  此外,激烈的生源竞争也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决定孩子优秀与否的,首先是家长,是家教,而不是学校,不是老师。近年的教育治理不断强调保基础,保公平,强调优质资源均衡,一些专家也简单地把很多教育问题归结为优质资源不充分,不均衡。对于优质资源的过度强调,误导家长形成了一种偏颇的认知:孩子优秀是因为上了一所好学校,有了好老师,所以要成为优秀学生,就必须上好学校。这种忽略孩子个人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观念,进一步加剧了择校热。(陈志文)

+1
【纠错】 责任编辑: 张倩
相关新闻
  • 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
    宝贵的“课间十分钟”,是最受中小学生喜爱的美好时光。
    2019-06-18 09:40:05
  • 给学生减负不能畏葸不前
    给学生减负正处在攻坚阶段,关键是学校、家长和培训机构等各方都要办好自己的事,要让问题始终保持在可治理状态,久久为功,必有收获。
    2019-05-28 08:39:41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生态中国·海岱齐鲁钟神秀
生态中国·海岱齐鲁钟神秀
希腊克里特岛干尼亚风光
希腊克里特岛干尼亚风光
陕西洛南:周湾苍鹭千姿百态
陕西洛南:周湾苍鹭千姿百态
一片林·一群人·40年守护
一片林·一群人·40年守护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91124646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