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顶尖人才理应站上三尺讲台
2019-05-22 09:08:14 来源: 北京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近日,深圳某中学公布的一份“超豪华教师名单”引发关注。据了解,该校2019年拟新聘的35名教师中,清一色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20名来自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名校。不过对这样的师资阵容,有人倍感惊艳,也有不少人质疑“是否人才浪费”。

  正所谓“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社会对一流人才的就业动态向来关切,但做什么工作,归根结底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工作并无高低之分,只要选择一份对自己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就不存在“浪费”之说,动辄讨论“值不值”其实是一道伪命题。

  而认为名校研究生去中小学教书过于“高配”,更折射出社会认知的某种误区。一方面,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更好成长不惜一掷千金、寻觅最好的“学区”。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学校的核心——三尺讲台却并不那么看重。但凡名校毕业生选择拿起粉笔、回归校园,就会被贴上大材小用的标签,院士给本科生上课更会成为新闻,似乎大师名师从事一线教学,给小娃娃或者刚进校门的“毛孩子”讲课就是好钢没用在刀刃上。

  良师益友,真正的“大材”才能培养出“大材”。不管是义务教育还是高等教育,讲台上活跃的本就应该是一流人才,这非但不是大材小用,反而是教育资源效应的尽可能放大。所谓师者,不仅是为学生解疑释惑、传授知识,更是立人事业、传递价值。很多好老师见解深邃、思路敏捷,讲起课来贯通古今,收放自如,很多时候一个提醒、一句反问就能打开学生的视野和格局,引领他们走向更开阔的方向。比如,陈寅恪在清华任教时往往能把无聊的课程讲得极为有趣,不光学生兴致盎然,就连朱自清、冯友兰等名教授也来听讲。这样“高配”的课堂最后人才辈出,涌现出了季羡林、蒋天枢这样的一代大师。不独国内,国外许多名校也都有大教授讲授基础课的传统,大咖们为人治学的风格,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讲台上没有一流师资,就不可能成就一流学校。著名教育家梅贻琦曾谈道:“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教书育人,是立校的初心,也是教师的第一职责。中学教育能够吸引来高素质人才无疑是好事,但眼下像这样能“挑老师”的学校还是太少。中小学并非很多一流人才的就业首选,而那些进入大学任教的,也往往陷于项目经费或职称评定等纠结当中,重科研重论文重项目重活动,就是不重教书育人,许多课程草草上完了之,这样的局面无疑需要改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从这个意义上说,清北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实则是教育理念的进步,也会给当下的基础教育带去更新鲜、更具活力的因子,实乃善莫大焉。藉此契机,也希望更多学校、更多老师将教书育人这一“初心”置于职业价值排序的首位。(范荣)

+1
【纠错】 责任编辑: 马若虎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如何让传统非遗“活”起来?
如何让传统非遗“活”起来?
杜鹃花开峨眉山
杜鹃花开峨眉山
“鹭鸟王国”生机勃勃
“鹭鸟王国”生机勃勃
分水岭上“山路十八弯”
分水岭上“山路十八弯”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452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