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陪餐制度已起步 尊重学生是核心
2019-04-19 09:14:11 来源: 羊城晚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明确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从4月1日开始执行。如今已过去半个月,各校执行情况如何呢?记者走访广州各区的中小学,发现多数学校将陪餐制度看成是保障校园食品安全的良方,餐桌也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

  从陪餐制度的逻辑来看,是为了让学校领导、老师与学生“风险共担”,以此倒逼学校管理方重视学校饮食,杜绝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其实,在实行陪餐制度之前,正规学校的食安管理制度也是存在的,且没有哪个学校或者幼儿园会愿意发生安全事故。但是制度能否全面落实,就未必了。

  如今的陪餐制度除了继续筑牢安全底线,更多的还是为了让校方全面重视孩子们的饮食卫生及营养健康。如果没有陪餐,校长老师对学生的冷暖关注恐怕是有限的。究其原因,就在于学校都会算账。孩子们在学校内的饮食,没有国家补贴可以依赖,就必须考虑成本收益问题。学校不可能每顿都提供丰富又廉价的自助餐。在此背景下,学生反映的不好吃、没胃口、太单一之类的日常问题,未必会得到根本改变。

  陪餐制度实行后,校长、老师和学生同吃一种饭菜,自然会对饮食的质量有共同的真实感受。但是口感一样,不等于评价就会一样。毕竟未成年人尤其是小孩子、小学生,在家里都是被服务的“中心人物”。学校饭堂的标准饭菜,其实是不能和家里的品质口味相比的。对此,作为成年人的老师们粗茶淡饭也无所谓,甚至有老师还会为了减肥而希望低油低糖。至于校方负责人,如果轮着每周只是吃一两次,肯定就没有学生评价那么深刻的。

  但是未成年的学生就未必了,天天吃,顿顿吃,哪怕是幼儿园孩子,什么好什么不好都是清清楚楚的。至于学生意见要聚合到什么程度,才会进入成年人的意识系统,发生改变,这在不同的学校肯定是有偏差的。否则每天有人说不好吃,饭堂就要改,天天一堆意见,那么这个饭堂肯定就没人敢承包了。

  因此,陪餐制度就变成是一种学校对未成年人权利尊重程度的“测量仪”。如果学校对学生有充分的尊重和反馈,有真正的宽容度,那么就会更多地接纳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如此一来,灵活调整菜式的频率就更大,就更能找到一种供需之间的平衡。反之,如果漠视学生意见,只管自上而下提供专家认为好的食物,学生也是不能反对的。因为校内完全是卖方市场。再加上学生不被允许叫外卖,那么食堂貌似菜色齐全,仅仅差强人意的问题就可能长期被掩盖。这一点,也是陪餐制度陪不出来的。

  至于校内餐饮的整个后台系统,从招标到采购,从筛选到制作,从保温到保质,也是长长的链条。陪餐人员只管吃的结果,而未必有追溯监察的能力。所以健全完整的规章制度,严格奖惩措施,消除隐患同样是很重要的。(耀琪)

+1
【纠错】 责任编辑: 徐可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阿富汗国宝在清华大学展出 继续在华保护性巡展之旅
阿富汗国宝在清华大学展出 继续在华保护性巡展之旅
北京“丝路金桥”主题景观点亮灯光
北京“丝路金桥”主题景观点亮灯光
西宁街头石墩变身动漫人物 呆萌可爱
西宁街头石墩变身动漫人物 呆萌可爱
北海银滩游人多
北海银滩游人多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764112438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