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起,钱江晚报“同心桥”栏目特别开设“委员访谈间”,来自温州的浙江省政协委员林华谈起了养老问题。
她谈到,她有位亲戚87岁了,6年前患病后,一直在家由独生子女照顾。但子女毕竟要忙工作,当工作与生活有冲突时,老人只好让80岁的妹妹来照顾,这样的艰辛可想而知。她慨叹,跑遍了温州的养老院,能够与医疗服务结合并满足需求的寥寥无几。这次,在浙江省“两会”期间,她来到杭州拱墅区温州路社区“阳光老人家”调研,这里以社区为依托,引进第三方社会组织——和康社区服务发展中心,进行了社区植入式医养结合模式的应用和实践。
目前,我国有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据调查,有97%的老年人希望在自己家里安度晚年,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生活照料、康复理疗、文化娱乐等专业服务。因为“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在老年人眼里,再豪华、再高档的养老院,都比不上自己温馨的家园。何况条件好的公立养老院很难住进去,有报道说某标杆养老院排队都要排100年了。实际上,社区养老则集中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或将成为未来养老模式的重要突破口。
在欧美社会,养老一般多由机构承担。这是因为西方文化强调彼此独立,独立被看得很重,人们不喜欢老了以后由“独立性存在”而变成靠儿女养老的“依附性存在”。但在东方,因为文化的不同,崇尚家庭养老。“养儿防老”、“父母在,不远游”都是这种文化的反映。社区居家养老的目的就是把养老事业做到老年人的家门口。这样的养老方式,让老年人就近养老,少了离家的乡愁之忧,多了亲情,有了更多的归属感。这样的养老方式,切合东方社会的文化心理。
同时,相比于养老院的高收费,社区养老还有经济上的便利,它有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因为它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专业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它吸收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正如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卫学院院长刘远立所说:“居家、社区、机构当中,一个关键点可能是社区。”因为即便很多重病在机构养老院是解决不了的,必须把病人送到医院。与其到了养老院再转到医院,不如直接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完成转诊,医养结合的重点应该在社区。
中国是全球老龄化产业市场需求与发展潜力最大国家,据中国社科院老年研究所测算,目前我国养老市场的商机约4万亿元人民币,到2030年有望增加至13万亿元。社区养老既满足了传统的居家养老的情感和家庭需求,同时又得到了更加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它或许有可能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或许正如林华委员调研后的感觉:杭州这种模式很值得其他地区借鉴。(项向荣)
-
养老机构评定更重软件是本位回归
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的星级评定,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属于本位回归,这种治理思路和模式的重大调整,必然会带来可期的前景。2019-01-14 09:07:03
-
“存房养老”是否更容易推行
这两种围绕房子养老的模式如何更好地发展,需要根据老人的实际需要和市场的变化,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和环境。2018-10-25 09:31:22
-
年轻人养老需备500万?90后的我没这么悲观
这代年轻人能否过上更有尊严、更有品质的退休生活,相信随着个人生命历程与社会发展,会逐渐明朗。而年轻人肯努力,未来就可期。2018-10-18 08:49:05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