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可
随着“互联网+政务”的迅猛发展,政务新媒体成为政府部门进行资讯发布、权威辟谣、问政百姓等服务的重要渠道。但与政务新媒体数量急剧增加不相匹配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近期个别地方政府网站和新媒体中存在“雷人回复”:“如果对此有不满,建议另谋高就”,这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区区长信箱中的一句回复内容;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政府的官方微信直接反馈网友称“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我仿佛听见了一群蚊子在嗡嗡嗡”,对此,该微信平台第三方运营机构表示,此次“意外”系“系统自动回复”所致;四川内江市发改委的回复也被指“跑偏”,网友先后两次询问有关民用机场规划问题,但内江市发改委两次都是“答非所问”。
无论是“另谋高就”、答非所问,还是账号外包、第三方运营,线上的缺位和傲慢体现的是相关部门互联网思维的缺乏和以民为本意识的缺失。政府部门建网站、开官微,为的是宣传政策法规、问政于民、促进政民互动,用指尖上的政务更好服务百姓,而非为了随大流、赶时髦,更不应该是为了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但在实际操作中,政务新媒体发展水平仍然参差不齐,新媒体的运维常常面临多重风险,有些新媒体对网络环境不熟悉、对网络语言驾驭不好,或语言呆板或调侃过度,往往会对相关政府部门形象起到消极影响。
政务新媒体顺应了我国“互联网+政务”的发展方向,是我国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网上的政民互动,不是面子工程,而是一项民生工程。发挥政务新媒体“沟通渠道”的作用,就要充分发挥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政务平台怎么建、“网上群众路线”怎么走,关乎百姓参与社会公共治理的积极性,更关乎百姓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想要用好网,必先管好网。各级政府不仅要在行动上上网,更要在思想上、理念上紧跟互联网思维,善于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让互联网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新渠道。
延伸阅读:
-
政务新媒体,互动当得体
每一个政务新媒体,背后的运营管理者都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的产品充满亲和力与创新活力,从而更接地气、更富趣味、更有效果说话是一门艺术,在新媒体上和群众“面对面”讲话更是如此。在一条政务活动信息下面,该微博的管理员认为有些跟帖议论不妥,便与网友多次互评,双方均言辞犀利,引发“围观” 。2016-06-14 08:12:16
-
政务新媒体:要人性,别“任性”
最近,一些政务微博“任性”的表现引起网络热议:有的不分青红皂白“晒辛苦”、“隔空喊话”,为大吃大喝、殴打记者的同行打气撑腰;有的“毅然”为违纪官员点赞,称其“正直、朴实、实干”;有的则连篇累牍上传不适当内容,令人大跌眼镜。政务微博“任性”事件成为公共舆论热点的背后,是政务新媒体发展蔚为大观的事实。2015-02-05 11:27:33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