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网约车大战,焦点是提高服务质量
2018-04-17 08:48:40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继美团、高德地图之后,携程日前也宣布旗下的携程专车正式获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线上服务能力认定》,即俗称的“网约车牌照”。原本前些年经历了与快的、优步的“火拼”、合并之后,市场上出现了滴滴一家主导的局面,如今新“三巨头”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不少媒体惊呼:“网约车大战又来了。”

  对市场上出现多头竞争的局面,消费者肯定乐见其成。记得当年滴滴与快的展开“补贴大战”,凭借身后一波又一波投入的资本力量,两家“杀”到眼红之时,一度在半个月里轮流提高消费者和司机的补贴,让很多人从激烈竞争中享受了福利。不过,事后证明,这样的竞争并不是一种共赢之道。疯狂的“砸钱”不仅让企业“吐血”,拖累了健康成长的步伐,而且对那些辞掉了传统的巡游出租车工作,转战新模式的网约车司机来说,当竞争的硝烟散去、补贴取消后,网约车服务的“高回报”假象随即被戳破,反倒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就连消费者的打车成本也跟过去一样。如今,当有新的网约车平台上个月在部分城市再度推出用户补贴这一招时,隐约让人看到了它“正走在老路上”的模样。

  所幸的是,各方及时警示了这种苗头。正如批评者指出,靠着高额补贴的套路,非但本身难以持续,即便短时间内吸引到了很多用户,但如果大家都是冲着补贴而来,那么必然缺乏强烈的忠诚度。另外,在“补贴大战”中,还很容易因管理漏洞而导致“恶意刷单”,使司机的关注重点在补贴而不是服务上。于是,这次仅仅半个月,新的“补贴大战”还没怎么在更大范围流行开来,各方就“理智地”偃旗息鼓了。最新的消息是,有新平台宣布将采取零佣金策略,“乘客花多少钱,司机拿多少钱”,还有平台表示要“专注服务,不拼补贴”,这大约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前人的教训。不能忽视的是,此次“补贴大战”之所以很快就熄了火,还与当地交管、价格部门的及时约谈不无关系。也就是说,监管及时跟上才能倒逼平台提高服务质量。

  虽然短期内网约车的“补贴大战”可能不会大规模出现,但毋庸置疑的是,随着多家新平台的加入,各方之间各种形式的竞争总是在所难免,因此对整个市场来说,新的网约车大战只能算刚刚兴起。看看新加入的“三巨头”,一家原本是互联网外卖服务平台,一家是网络导航企业,还有一家是在线票务公司,争先要进入一个新业务领域,最重要的还是因为看到了网约车市场所蕴含的巨大潜力。行业报告显示,2015年以来网约车用户规模迅速增长,2017年中国网约车市场用户规模达到2.36亿人,2018年有望达到2.82亿人。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部分平台不惜前期拼命“砸钱”,也要分得市场一杯羹。

  细致梳理了上述历程之后不难发现,网约车大战频频以各种形式上演,表面上看资本力量是推手,但根源其实是市场还不够开放。当各地在网约车细则中纷纷设置过细的准入门槛时,也就限制了不同实力者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平台竞争也就变成了资本实力雄厚与否的竞争。反之,如果大家都能自由进入和退出,想要靠“砸钱”取胜者不仅要面临一对多的形势,而且注定不能持久,焦点自然就变成了服务特色和质量的优胜劣汰。(张东锋)

+1
【纠错】 责任编辑: 徐可
相关新闻
  • 网约车“争夺战”波澜又起
    在经历了与快的和优步的几轮鏖战后,原本已经在网约车市场上一马当先的滴滴,在国家网约车新政规范下,并没有想象中的舒服,一“亮剑”便遭遇“群雄并起”。
    2018-04-11 07:51:27
  • 新一轮网约车大战要来了 你打车会更便宜吗?
    中国互联网从来不乏竞争。近日,美团、携程和高德地图相继高调进入网约车市场,欲与滴滴分庭抗礼。至于最后是出现一家独大,还是巨头瓜分市场、长期博弈,就让时间给我们答案吧。
    2018-04-16 08:38:20
  • 网约车“补贴战”再起,出租车行业“驶”向何方?
    即使那些从不打车的人,也正在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被动卷入美团和滴滴的网约车价格战。比如,最近很多江苏人发现,上班高峰期跟自己挤公交地铁的人少了很多——他们可能受到补贴诱惑,选择了网约车。
    2018-04-13 16:49:25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探访叙利亚杜马镇
探访叙利亚杜马镇
瑶乡春耕忙
瑶乡春耕忙
美国纽约举行反战集会
美国纽约举行反战集会
雨润春色“一抹红”
雨润春色“一抹红”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764112269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