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拿什么消除“抗癌焦虑”
2018-04-17 09:11:46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4月15日,2018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为期一周的全国各地肿瘤防治公益活动也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的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抗癌路上你我同行”,旨在帮助肿瘤患者正确认识癌症,与医院和社会各界携手努力战胜病魔,提高生存率。

  每年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自1995年至今已经是第24届。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7中国城市癌症数据报告》显示,全国每天约有1万人确诊罹患癌症,相当于每分钟有7人被确诊为癌症。有一种说法是,癌症患者一半是吓死的,同时,各种似是而非的治癌信息也会误导世人。在此背景下,设立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可以正视听,祛除谬误信息,并推动形成“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社会共识,具有现实意义。

  不过,如果止于宣传,或者流于走过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意义就要大打折扣。有学者认为,当前谈癌色变颇有市场,但能不怪患者,而是相关部门的工作没有做到前置,故此,要把健康知识传授给老百姓,让民众知道如何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如何带癌生存。具体而言,在当下消除公众的“抗癌焦虑”离不了三个层面:

  其一,大力降低治癌药价。多年来药价畸高,导致患者大病不敢看。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并鼓励创新药进口。李克强总理就此表示,“进口抗癌药仅降到‘零关税’还不够,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从多环节、多渠道层层压减进口抗癌药品价格”,“要让患者及家属对急需的进口抗癌药价格降低有切实感受!”进口抗癌药实行零关税,是降低治癌药价的得力之举,受到了舆论的广泛好评。

  其二,大病用药纳入医保。多年来,一直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将治疗癌症的常用进口药物列入医保报销范围,目前一些药物已可报销,但与患者期待仍有一定距离。在可行条件下,相关部门有责任急患者之所急,将更多的常用进口治癌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以最大程度减轻患者及家属负担,争取早日让人们不再谈癌色变。

  其三,全力推动社会办医。党的十九大提出“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应该看到,在政策激励下,民间资本正积极进军医疗领域,但仍有两大难题亟待破解:一方面,社会办医面临着行业自身的困难,比如人才匮乏、服务能力不强、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另一方面,民营医院的口碑普遍较差,医疗技术与规范令人诟病,且收费昂贵及逐利形象也广受质疑。

  民间资本不是慈善家,不可能没有逐利冲动,但是不可急功近利,以赚钱为能事。有企业家感慨,“我在国外看到,医院、学校这种建筑都有上百年历史。给我一个感觉,要做好医疗教育,一定要有信仰,而中国现阶段部分企业包括地产企业为何做不好医疗和教育?因为都要做产业,都要赚快钱。”改变民间资本急功近利的状况,归根结底需要制度设计有力有效,并能及时跟进,而不是滞后与缺位。目前已有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发力医疗慈善,比如在高校设立医学教育奖,以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值得称道。

  消除公众的肿瘤焦虑,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疾病猖獗的历史,与病魔斗争漫长而没有终点,尽管医学水平在进步,但新的疾病却可能随时冒出来。故此,即便短时内无法制服病魔,但通过制度安排,动员多方力量共同努力,让患者少一些痛苦、多一些尊严,少一些焦虑、多一些从容,则属善莫大焉。 (王石川)

+1
【纠错】 责任编辑: 张倩
相关新闻
  • 切除肿瘤最后的5%不能仅凭医生良心
    其实让医生敢于切除这极具风险的5%,一个更优的办法是做好制度设计,对诊疗风险进行托底保障。譬如,医疗责任险可能减轻医院和医生的赔付压力,减轻医生对风险的顾虑,应该得到推广和普及。
    2017-07-24 08:37:14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海南黎苗同胞喜迎“三月三”
海南黎苗同胞喜迎“三月三”
“西城大妈”里有位洋大爷
“西城大妈”里有位洋大爷
探访叙利亚杜马镇
探访叙利亚杜马镇
瑶乡春耕忙
瑶乡春耕忙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9112269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