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号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导致用户流失,运营商也深受其害。因为,运营商往往是用户首要的问责对象。
换个手机卡,家当全被转走怎么办?近日,中国新闻网报道,有用户因为换号没有解绑第三方支付工具,尽管银行卡就在自己身边,却被盗刷了上万元。一位女士新选号入网,她通过找回密码的方式登录进了“云服务”,竟然可以看到上一任号主的照片、短信、通讯录等。
如今,手机号码是各类软件身份验证和移动支付的重要凭证,应该如何消除“二次号”带来的不利影响呢?
根据《电信条例》和《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码号资源归国家所有,面对有限的资源,为了提高手机号码的利用率,一般未办理停机保号业务且停机超过3个月以上的手机号,或者用户主动注销的手机号,将被运营商回收并再次利用,由此就造成了二次号的问题。
身处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对于每个用户来说,手机号码不仅仅是一串能实现通信功能的数字符号,更是互联网平台的通行证,事关身份认证和支付安全的方方面面。根据市场统计,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号码约50%是二次号,每年新增卡号中,也有20%以上是二次号。由此可见,二次号的问题相当普遍。
二次号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导致用户流失,运营商也深受其害。因为,运营商往往是用户首要的问责对象。据数据统计,2016年全年,中国联通二次号码投诉量达到16855起,平均每月1400起左右。这意味着运营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来处理纠纷问题,直接影响其正常的经营秩序。
在造成诸多骚扰的情况下,谁来为二次号问题埋单?对于老用户而言,当其主动放弃原用号码并被运营商收回后,就丧失和继续占有该号码的合法依据,若不及时清除其在互联网平台的用户绑定信息,不仅有泄露其个人信息的风险,还会侵害该号码新用户的权益。对于新用户而言,也存在利用系统漏洞来窃取原用户的资金或隐私的嫌疑。运营商则主要面临着用户知情权和号码冻结时限这两个法律问题。
目前,二次号问题已引起了足够的重视,资源共享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方向。2017年5月,工信部旗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成立了码号资源共享平台,该平台可将回收的码号资源以及移动互联网、金融、电信运营商等领域电话号码的应用信息进行共享,从而解决困扰各个行业和消费者很久的“二次号码”“新号段推广”等难题。有运营商推出了二次号查询服务。该服务通过对比手机号码的入网时间和应用的注册时间,来做出该号码是否是二次号的结果反馈。
二次号背后存在着巨大的信息泄露风险。要从根本上解决二次号问题,不仅要依靠政府及运营商在法律及相关政策上的完善,还需要用户树立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周鸿钧)
-
[两会“三步曲”]保护用户信息安全要守也要攻
政府方面应建立更严格的监管制度,快递服务公司应加强行业自律,个人应增强安全意识,采取防御与出击相结合的保障策略,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2018-03-20 08:48:26
-
手机APP采集个人信息须有“度”
只有完善制度,强化监管,进一步规范手机APP强制采集、过度采集用户个人信息,才能倒逼手机APP提供者规矩起来。2018-03-09 11:13:28
-
个人信息国标上线打破网络霸王条款
网安法搭建了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框架,而今的国家标准则是“垒土砌砖”,让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制度大厦愈加坚实。2018-01-28 07:30:45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