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1/ 28 17:19:10
来源:新华网

多位业内专家呼吁加强眼底病的筛查与诊疗体系建设

字体:

  新华网北京1月28日电(记者林苗苗)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的眼病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主要致盲性眼病由沙眼为主的传染性疾病,转变为代谢性、慢性、年龄相关性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眼底疾病的患病人数大大增加。

  眼底病已成为我国人群不可逆盲的重要原因。在近期由健康报社主办的“十四五”眼科医学高质量发展专家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呼吁加速建立眼底病规范诊治网络,推进眼底病的早筛、早诊、早治,减少患者“因盲致贫、因盲返贫”。

  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认为,目前和致盲致残关系最大的慢病是糖尿病、高血压等。以高血压为例,不仅会引起心、脑、肾的并发症,也会引起眼底出血、动脉阻塞、静脉阻塞、玻璃体出血、眼缺血综合征等,都是致残、致盲的严重眼病。王宁利建议,通过一张简单的眼底照片,不但能查出常见的致盲眼病,还能发现慢病相关的早期并发症。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毕宏生表示,近年来,我国白内障的致盲率下降,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黄斑变性等眼底病的发病率、致盲率在上升。他建议,根据这些视觉损害的病因来制定“十四五”的眼科重点防治规划,做到“节点前移,防中有治,治中有防”。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委兼眼底病学组组长许迅认为,眼底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充分的规范化治疗可改变患者的治疗结局。例如,经临床多年验证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简单理解为眼部的CT)检查,就是最准确和灵敏的无创眼底病筛查手段之一,且成本较低。尤其是县级医院等基层卫生机构,应与公共卫生机构密切配合,对重点人群进行筛查。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院长黎晓新认为,知晓率低、筛查强制性差是眼底病诊治面临的关键问题。她建议,加强高风险人群的早期发现与管理,建立致盲眼病的流行病学监测系统;推出面向全民的个人眼健康档案,鼓励公众定期到医院进行眼部健康检查。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李甦雁认为,目前大量眼底病患者都在基层,但是基层医院的治疗能力仍显不足,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只能在三级医疗机构完成。建议加强基层眼科队伍的建设,让眼底病的基础诊疗手段下沉到基层。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常务副主任陶勇认为,未来眼科的学科发展将逐渐进入数字化时代,以影像数字化进行大样本人群筛查作为随诊工具,制定个性化随诊治疗方案。建议推动数字化采集硬件设备开发,畅通各类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构建结合眼底影像人工智能识别、5G数据传输等的早筛、早诊、早治体系。(完)

【纠错】 【责任编辑:云赛侠 】
阅读下一篇: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54531127037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