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非遗之美】界首彩陶:传承千载的“东方之秀”
2019-12-17 13:24:32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界首彩陶小档案】

  界首彩陶又称三彩刻花陶,是由黄河泛滥沉积下来的黄色粘土手工烧制而成,被誉为“东方之秀”。界首彩陶制作工艺和艺术特征既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又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是界首市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2006年,界首彩陶制作工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制作特点】

  界首彩陶从练泥、制坯,再到造型、刻画、挂釉,最后到烧制,全凭手工技艺完成。界首彩陶秉承唐三彩遗风,又吸收了中国剪纸、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其中最知名的“刀马人”坛罐,饱满厚实,圆润质朴,粗犷中带着几分秀色,颇有韵味。在表现技法上,界首彩陶充分运用剔、刻、刮等手法,画面色彩更加丰富,刻画主题更加鲜明,体现了农民敦厚朴实的性格和大拙大巧的审美意趣,反映了中国民间艺术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审美趋向。

  【发展历程】

  界首彩陶的历史可上溯隋唐。据《中国历史地图集•隋唐部分》记载,在沙颍河的发源地嵩山以北,便是唐三彩主产地之一的巩县,而后唐三彩工艺通过水运流传到界首。

  元代以后,界首彩陶吸收当地比较盛行的木版年画和剪纸贴花的装饰技法和纹饰内容,出现刻画、剔花工艺,初步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在清晚期至民国时期,界首彩陶在继承前期制陶技艺的基础上,又受到当时戏曲艺术影响,纹饰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除了花鸟鱼虫外,出现了大量以传统剧目为题材的人物场景画,刻划、剔花装饰工艺更为普遍。

  界首田营镇一带曾集中有卢窑、魏窑等13个窑口,因每个村的村民都以业陶为生,并且村名均以“陶窑”为名,因此又称为“十三窑”。现如今,只有韩窑保留着唯一的古窑址,它的所在地也被辟为“十三窑大红盆博物馆”,界首彩陶烧制技艺在这里得到传延。

  【非遗传承】

  为解决传承发展中的难题,界首市还对彩陶烧制技艺传承人实行政府津贴,通过彩陶艺术学校或培训班等形式,组织老艺人“以师带徒”, 大力推进彩陶烧制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创新。

  目前,界首彩陶传承人队伍已初具规模,从事彩陶制作人员已达300余人。此外,为了打造彩陶特色旅游文化,界首还建成了彩陶博物馆、陶艺公园等一批彩陶文化旅游景点。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彩陶事业,多彩的釉色必将历久弥新,将古老的彩陶文化渲染得更加色彩缤纷。(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文化报、安徽日报)

+1
【纠错】 责任编辑: 李东标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中国彩灯节在莫斯科开幕
中国彩灯节在莫斯科开幕
上海:冬日暖景
上海:冬日暖景
飞瞰大凉山雪景
飞瞰大凉山雪景
昔日旧厂房 今日“网红”地
昔日旧厂房 今日“网红”地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2031125356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