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扎心了!那些年我们骑过的自行车
2018-04-16 15:26:03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共享单车火了。如今,骑上一辆色彩鲜亮的单车兜兜风,似乎成了一件赶时髦的事。然而,几十年前,“飞鸽”“永久”“凤凰”,对很多人来说,却是最熟悉不过了。自行车不仅仅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更承载着自己的童年记忆。

    1950-1970年代

    自行车曾是奢侈品

    自行车寄托着几代人情感。1950年4月,新中国第一个全部国产化的自行车品牌“飞鸽”诞生在天津,上海、广州和青岛也相继建立起大型国营自行车厂。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自行车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属于不折不扣的奢侈品和稀罕物。人们生活富足、喜购年货的象征,就是“骑着倍儿新的自行车,带着彩花的暖水瓶”。

    那时,如果谁家能有一辆自行车,绝对会让小伙伴投去羡慕的目光。当时,一辆自行车售价一百多元,一般工人的工资每月只有三四十元,买车很不容易。

    那会儿,自行车除了用于上下班乘骑,更有个任务是负重运输,一大家子都指望这辆车。尽管也有轻便车型,但最受大众欢迎的,还是异常扎实、能驮一家三口的载重型28英寸男车。十岁上下的孩子偷偷学骑车,也都是用这种大块头的“二八车”。直到今天,许多人还有童年握定车把、稳着车架、斜着身子,把小腿穿过横梁下方空当努力去够脚蹬子的练车记忆。

    人们对自家的自行车都是精心呵护。许多人一买到车,就赶紧拿颜色不一的塑料条把大梁、车把等部位缠起来,以防磨损油漆。即便没淋雨,隔三岔五也要用碎棉纱或旧布头把自行车精心擦一遍、打上油,生怕生锈。

    有小孩的家庭会在车杠上安个小橙子,路上经常看到趴在大人的车龙头睡着的娃娃,许多人就这在自行车上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1978年后,随着生活改善,耐用消费品需求全面增长,“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成为大家结婚置业的必备物件。作为“大件”之首,无论城乡,自行车到处脱销,“凤凰”“永久”“飞鸽”等名牌自行车更是异常紧俏。

     1980年代

    自行车色彩、样式繁多

    1983年,全国自行车实际产量达2758万辆。1984年7月,国家要求扩大优质自行车生产,三年内做到名牌车敞开供应,取消票证。

    到了1986年,仅前十一个月全国自行车产量就达3229万辆,相当于平均一秒钟,就有一辆新自行车出厂。

    供应不断放大,收入不断提高,很快,许多人结束了骑破车旧车、骑大号男车的历史,街头也不再是“黑骑军”的天下,开始多了各种型号、色彩、样式的自行车,可谓洋洋大观。出现了女式弯梁车、折叠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表演自行车等。

    1980年代,北京的自行车以年均50多万辆的速度增长。自行车多,成为北京交通的重要特征。到1980年代末,千万人口的北京,拥有800万辆自行车,除去老人孩子,能骑车的几乎已是“一人一车”的饱和状态。在高峰时段,东单、西单等路口,每小时差不多得通过两万多辆自行车。

    大部分职工都骑自行车上下班。有的大单位全厂职工好几万,光厂里的自行车棚就有十多个。每天上下班的时候有近万辆自行车进进出出,场面非常壮观。

    那时候,骑自行车仍然是一件时髦的事情,很受年轻人的欢迎。在很多人的记忆中,恋爱都是从自行车上开始的。下班后,骑着自行车带上心爱的姑娘,说说情话,一起去看看电影,不知不觉当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

    小时候,如果邻居家有辆自行车,一定会趁别人停着时候跑去偷偷地坐一下过把瘾。如果自家有辆自行车,那无论如何都要骑车到外面显摆一下,大人也会想尽办法教自己家孩子骑车。跳皮筋、喝橘子汽水、骑二八自行车,成为很多人必不可少的童年记忆。

    1990年代

    山地车、变速车成消费主流

    上世纪90年代,普通人拥有私家车的梦想逐渐照进现实,但随之而来的是自行车骑行环境的改变,不少骑车人感觉路越来越难走了。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行人、自行车不遵守交通法规的问题。绿灯一亮,机动车、自行车一拥而行。此外,机动车乱停长期占用慢行道和隔离带,众多骑车人只好在汽车长龙中求缝钻行。

    虽然骑车出行比例逐年下降,但与此同时,自行车也不再是单纯的实用型代步工具,而渐渐有了时尚、运动、休闲等新定位。

    1990年代,人们选购自行车档次明显提高,山地车、变速车已是消费主流。大多数自行车店里都摆满了山地车、赛车、特技车等流行款式,普通大众车则被挤到角落里。一批自行车发烧友不惜花重金装备自己,一辆车再配上头盔、眼镜等保护装备,重新成为家里的大件儿。

    玩车人开始成为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街边,不少年轻人骑着自行车左右旋转、上下蹦跳……不少地方出现了自行车俱乐部。俱乐部的成员,年纪大的五六十岁,年纪轻的二十来岁。他们的自行车大都是自己买零件攒的,每辆车都价值五六千元。这些人,艺高人胆大,敢骑着自行车从很陡的楼梯上俯冲而下。他们一有空闲就骑上自己的爱车远足,哪儿山高路陡上哪儿。

    新世纪

    自行车重新回归大众视野

    2000年后,随着全社会环保观念与日俱增,选择自行车代替私家车成为绿色出行的标志,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自行车是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好法子,公共自行车系统在各个城市出现。“设置专用道,还路自行车”,保障自行车的路权和安全的呼声高涨。

    如今,私家车逐渐代替自行车,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出行首选。正当自行车淡出人们视线时,方便实用的共享单车风靡各地,绿色出行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追捧。

    自行车勾起的,是一串串美好的童年记忆。它对很多人而言,是再也回不去的童年。

    (资料来源:北京晚报、瞭望东方周刊、华西都市报等)

 

+1
【纠错】 责任编辑: 李东标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探访叙利亚杜马镇
探访叙利亚杜马镇
瑶乡春耕忙
瑶乡春耕忙
美国纽约举行反战集会
美国纽约举行反战集会
雨润春色“一抹红”
雨润春色“一抹红”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203112269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