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重阳节里话长寿:古钱币里的长寿文化
2020-10-24 15:15:40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图集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 题:重阳节里话长寿:古钱币里的长寿文化

  新华社记者罗鑫

  在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的民俗钱币展厅里,一枚用宋徽宗“瘦金体”书写的“龟鹤齐寿”民俗钱格外引人注目。钱币直径近10厘米,钱体厚重,钱文笔画高挺,视觉冲击力极强。

(文化视点·听文物讲故事·图文互动)(2)重阳节里话长寿:古钱币里的长寿文化

  10月23日拍摄的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的“龟鹤齐寿”民俗钱。 新华社发(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供图)

  在中国文化中,松鹤相提,龟鹤并论,如“龟年鹤寿”“松鹤延年”等。宋徽宗虽然治国无方,但对艺术的追求却显示出不凡的眼光。自己写得一手好字,创出了号称铁画银钩的“瘦金体”。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别名“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等,也被称为“祝寿节”“敬老节”“老人节”。

  长寿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追求,“长生不老”的梦想几乎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久远。中华民族的长寿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在我国民间,流传着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经典传说故事,嫦娥偷灵药、彭祖不老、秦始皇求仙、汉武帝炼丹、麻姑献寿……

(文化视点·听文物讲故事·图文互动)(1)重阳节里话长寿:古钱币里的长寿文化

  10月24日,参观者在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观看展览。 新华社发(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供图)

  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副馆长顾莹介绍,民俗钱古代称“压胜钱”,是一种做成钱币形状的物品,但不作为钱币来“花”,而是古人特别铸造出来的“灵物”,借助它祈求神灵达到驱邪降福的目的。至少从汉代开始,民俗钱已被普遍铸造和使用了,以后历朝历代从未间断,延续了两千多年。范围也从单纯的神灵崇拜、压制鬼怪发展为对美好生活各个方面的祝愿,用钱币形态反映了几千年的文化和风俗。对于传统节日重阳节,反映祝寿、长生主题的民俗钱也非常多。

  宋代是民俗钱发展的一个高峰,其中祝寿主题的民俗钱从品种到数量都大大增加,说明祈求长生长寿已成当时人们普遍的需求。

  受帝王的影响,士大夫阶层乃至平民百姓也竞相效仿,所以存世的宋代长生长寿主题的民俗钱非常多,如“长命富贵”“福寿延长”“福德长寿”“龟龄鹤筭”“寿筭之永”等,纹饰图案也多以松鹤、龟鹤、童子拜寿、福禄寿三星等为主。

  宋代民俗钱上还有一个特征是长生长寿与生肖星官的融合,这源于宋人多以本命星官、本命元神为护佑之神,故以之护佑长生长寿就很自然了。

【纠错】 责任编辑: 邱丽芳
加载更多
天山脚下稻花香
天山脚下稻花香
金秋菊花香
金秋菊花香
秋日海岸
秋日海岸
秋日海上魔鬼城
秋日海上魔鬼城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326112665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