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水清民富县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河南淅川走出绿色发展路
2020-10-21 15:46:33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图集

  新华社郑州10月21日电 题:水清民富县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河南淅川走出绿色发展路

  新华社记者冯大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图文互动)(1)水清民富县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河南淅川走出绿色发展路

  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2019年12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图文互动)(2)水清民富县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河南淅川走出绿色发展路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境内的丹江口水库库区景色(2019年12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深度贫困县,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近年积极践行“两山理论”,贯彻“生态立县”战略,坚持“短、中、长”三线产业结合,努力探索水清与民富双赢的脱贫攻坚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绿色发展之路。

  保水质:“壮士断腕”式治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图文互动)(4)水清民富县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河南淅川走出绿色发展路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境内的丹江口水库库区景色(2017年12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图文互动)(5)水清民富县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河南淅川走出绿色发展路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境内的丹江口水库景色(2019年12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秋日里,行驶在淅川丹江口水库岸边,心情怡然。

  淅川,因水得名,因水而兴。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地,丹江口水库库容290.5亿立方米,其中近5成在淅川境内。

  一池清水来之不易。自1959年至今,淅川先后动迁近40万人。2012年起,淅川关停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企业,600多家规模养殖场和5万多个养鱼网箱被拆。

  “壮士断腕”式治污后,淅川下岗工人一度达1.9万人,县财政每年收入减少2.8亿元。

  但是,保水质,仅靠“拆”“关”还不够,淅川县还摸索出了“建、管、种、转”的路子:全县17个乡镇街道和150个中心村建设了污水处理厂点;设立数千人的库区清漂管护队伍,建立多个水质监测站点;连续多年植树造林;出台政策,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开展面源污染治理,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

  6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量持续增长,水质稳定达标,丹江口水库109项全因子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Ⅱ类标准,陶岔取水口水质达到Ⅰ类标准。

  促脱贫:绿水青山成金山银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图文互动)(8)水清民富县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河南淅川走出绿色发展路

  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工人在福森药业制药车间内忙碌(2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图文互动)(9)水清民富县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河南淅川走出绿色发展路

  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淅减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汽车上的减振器(2016年7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水变绿了,山变青了,生态环境好了,如何将其转化为发展优势?

  脱贫攻坚战伊始,淅川着眼打造绿色产业,确立了‘短、中、长’三线产业结合的绿色发展思路:“短线”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等;“中线”种植软籽石榴、大樱桃、薄壳核桃等经济林果;“长线”则围绕山、水、生态发展乡村旅游。

  西簧乡梅池村有几十年的香菇种植历史,由于地处深山物流不通,群众仍然过着穷日子。如今,借助“互联网+”机遇,一朵朵肉厚圆整的香菇远销海外,为村民撑起了“致富伞”。

  九重镇张河村距离陶岔渠首只有几公里,曾以种植辣椒闻名,但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后,土壤出现板结。2014年,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协调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软籽石榴种植,每亩产值达1.5万元。

  位于县城西北30公里的毛堂乡银杏树沟村,曾是一个“无村部、无广播、无手机信号,喝雨水、走泥路、住土房”的深度贫困村。2017年后,这里发展乡村旅游,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合作开发的“芈月山”牌矿泉水上市,村里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淅川重点打造的“淅有山川”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软籽石榴、杏李、大闸蟹、小龙虾等众多生态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旅游从业人员超过30000人,农家乐和特色民宿500多家,辐射带动1600多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谋发展:生态理念融入工业转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图文互动)(11)水清民富县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河南淅川走出绿色发展路

  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软籽石榴基地的工作人员在采摘石榴(2019年10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图文互动)(19)水清民富县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河南淅川走出绿色发展路

  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游客在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馆内观赏移民搬迁照片(2019年12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把生态当成产业来经营,原始化的资源可变成经济化的资产。工业是立县之本,也应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实现工业经济生态化。”淅川县县长杨红忠说。

  冶炼、化工等曾是淅川的优势产业,为了实现经济生态化,淅川大力调整工业结构,聚焦汽车零部件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扶持扩大绿色环保企业规模。

  淅川县丰源化工厂过去效益很好,关停后,在各方帮助下,成立了天一减振器公司,成功转型为一家绿色环保的中高端汽车减振器生产企业。

  “一库清水倒逼我们向科技要效益,拉长产业链,发展环保产业。”福森集团董事长曹长城说。通过新建多条国内先进的生产线,福森药业成为国内剂型较全、生产规模较大的制药企业之一。在福森集团带动下,金银花等中药材种植成为丹江口水库岸边的富民产业。

  伴着一渠清水淙淙流过,一批无污染、高科技的现代企业在淅川扎下了根。今年,当地行业领军企业淅减公司年产5万只轨道交通减震器项目竣工投产;福森药业药品生产线扩建及技术提升项目主体车间已完成70%;聚焦食品深加工业,饮料、香菇酱加工等10余个项目正在快速推进。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实践证明,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路子走对了,要坚定地走下去,开辟水清民富县强新境界。”县委书记卢捍卫说。

【纠错】 责任编辑: 刘阳
加载更多
天山脚下稻花香
天山脚下稻花香
金秋菊花香
金秋菊花香
秋日海岸
秋日海岸
秋日海上魔鬼城
秋日海上魔鬼城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8691126638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