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血战铁原——记志愿军老战士王应邦
2020-10-20 17:58:21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图集

  新华社石家庄10月20日电 题:血战铁原——记志愿军老战士王应邦

  新华社记者王楠楠

  1951年春天的朝鲜战场永远铭记一个名字:铁原。在这里,志愿军经过十几天的惨烈战斗,迫使敌人止步于三八线以南。

  因为这场战斗,王应邦失去了两根肋骨和半块肺叶。

  王应邦,1927年12月出生于山西省灵丘县羊山沟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44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随63军189师赴朝作战。

  “我们当年是一路唱着歌进入朝鲜的。”王应邦还清楚地记得,当年部队抵达安东(今丹东)时已近天黑,立即换装后,又马不停蹄地奔赴前线。

  就这样,24岁的通信参谋王应邦开启了他保家卫国的壮烈征程。

  入朝没几天,王应邦所在部队上山执行任务,与少量英军部队迎头遭遇。短暂交火后,王应邦和战友们抓获了几名俘虏。事后得知,这支部队正是英军第29旅的王牌部队“格洛斯特营”。

  “我们给俘虏们吃大米,而我们自己吃冷水泡的糙米、糙面。”王应邦说,当时的英军俘虏都对他们竖大拇指。

  1951年4月24日,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英军“格洛斯特营”被我志愿军歼灭。

  第四次战役结束时,志愿军将“联合国军”遏制在三八线南北附近地区。1951年4月6日,志愿军党委召开扩大会议,认为敌人进占三八线以后,仍要继续北进。为夺取主动权,会议决定在敌登陆之前实施战役反击,即第五次战役。

  5月27日,铁原阻击战打响。当面美军拥有各种火炮1000余门,坦克300余辆,还有空军的强大支持。阻击战一开始,美军的炮火和炸弹就倾泻到了63军死守的正面防线上。一场殊死较量在所难免。

  “外面的炮弹声、轰炸声一直在响,不分日夜。”王应邦在坑道中的指挥所维护着我方的通信线路,“战斗很惨烈,我看到一个战士腹部中弹,肠子都出来了,但他捂着肚子就冲了出去。”

  战斗中,敌人密集的炮火将我方的通信线路炸断,王应邦带领战友们前去抢修。此时,一枚弹片击中了王应邦的左胸。战场的通信线路不能中断,他忍着剧痛继续抢修,完毕后才对伤口进行了简单的包扎。

  6月10日,历时50天的第五次战役结束。此役,我共歼敌8.2万余人,粉碎了敌人企图将战线推进至平壤、元山一线的计划,迫使敌军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了停战谈判。

  1953年,王应邦随部队回国,带回的除了军功章外,还有满身的战伤。3年后,王应邦在训练中咳血,经检查发现,当年被弹片击中的左胸还残留了一颗黄豆大的弹片。手术后,王应邦失去了两根肋骨和半块肺叶。

  由于身体原因,1956年,王应邦转业到河北徐水,为地方邮电事业奋斗了几十年。

  “我只是缺了肋骨和半块肺叶,但我的很多战友都牺牲了,再也回不到祖国了。”一想到牺牲的战友,王应邦心痛不已,“侵略者就该打,谁欺负我们,我们就要狠狠地打他们。”

  沉浸在回忆里的王应邦摸着凹陷的左胸反复地哼唱着一首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那一年,王应邦和他的战友们就是唱着这首歌,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的。

【纠错】 责任编辑: 吴咏玲
加载更多
天山脚下稻花香
天山脚下稻花香
金秋菊花香
金秋菊花香
秋日海岸
秋日海岸
秋日海上魔鬼城
秋日海上魔鬼城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63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