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自力更生 和平之核——中国核能发电50年记
2020-08-31 17:12:28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图集

  新华社成都8月31日电(记者谢佼)1970年8月30日,在四川大山深处,我国第一代核动力陆上模式堆实现满功率运行,实现我国首次核能发电。如今,我国已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成为“国家名片”,首堆示范工程进展顺利。

  核动力人用沉甸甸的奉献,托起核动力,铸起核电站,挺起共和国和平利用核能的脊梁!

(热点鲜报·图文互动)自力更生 和平之核——中国核能发电50年记

  “华龙一号”进行关键设备的安装(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供图)

  驯服狂暴的原子能

  和原子弹不可控的能量释放方式不同,核动力科学可以对原子能进行可控利用。但发达国家在这一尖端技术上对中国人守口如瓶。

  1965年,数千名工程技术人员从全国集中到了四川一个荒僻山谷。我国第一个核动力研发综合基地诞生。

  住“干打垒”的半地下室,夏天没有空调,冬天没有暖气,没有资料、没有图纸、没有设备、没有经验、没见过实物……这些困难阻挡不了人们报国的脚步。在完成第一代核动力陆上模式堆初步设计的同时,物理热工、结构、应力、焊接、水力、化学、控制等15个实验室的设计也相继开展。

  各研究所相继搬入,科研人员和家属登上闷罐车,许多人不知道去哪里,闷罐车停停走走,一个星期才到目的地。

  当时设备安装十分困难。重达60吨的反应堆压力容器,需十多辆汽车牵引,小心翼翼地翻越十几公里山路;没有大型装卸设备,只能发动群众推、拉、顶、吊,想尽办法将其“挪”进厂房。

  工程技术人员边研究、边设计、边实验,用5年时间实现了预期目标。1970年8月30日,第一代核动力陆上模式堆满功率运行,一次成功,我国终于让狂暴的核能可控运行,拥有了自己的核动力,并同时实现我国核能第一次发电!

  现场总负责人彭士禄禁不住哽咽……

  那些“彭大胆”们

  彭士禄被称作“彭大胆”。身为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之子,他选择专研核动力科学报国,担任了第一代核动力陆上模式堆的技术总负责人,也是我国核电事业的“垦荒牛”。

  科学的道路,从不平坦。彭老的思维往往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更多时候,他处在反对意见的合围之中。

  团队中有学电的、有学化工的、有学仪表的,经常发生激烈争论。人们还记得彭老常说的那句话:“不要吵,做实验,用数据讲话!”

  彭老凡事有七分把握就“拍板”,余下三分通过实践解决。大胆拍板需要底气,彭老要求数据为王。人们回忆:“当时没有计算机,只有计算尺和手摇计算器。科技人员夜以继日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建立了自己的反应堆物理计算公式。”

  数据给“彭大胆”们以底气。一代代核动力人不求个人名利,在科学的道路上倾力协作,推动我国核动力研究一步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

  核电自主 迭代升级

  20世纪80年代,在困难条件下,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自筹部分资金,开展了多种新型反应堆的研究;1991年他们成功建成我国首座脉冲型反应堆,打破了美国对该项技术的垄断。

  我国自主设计建设的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开启了我国核电自主化进程。2002年2月6日,秦山核电二期工程1号机组并网发电,表明我国具备了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60万千瓦商用核电站的能力。

  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核电技术的基础上,我国自主核电技术不停迭代升级,成功研发自主三代核电品牌“华龙一号”;研发了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通用反应堆安全审查的小堆技术“玲龙一号”;燃料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多个关键设备实现自主化;核安全级DCS平台“龙鳞系统”,成功开启核电站的“中枢神经”;NESTOR核电设计与分析软件包,让自主核电有了“设计分析工具”;面向未来,第四代核电攻关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我国和平利用核能发电所走过的50年证明了,唯有自强不息,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纠错】 责任编辑: 焦鹏
加载更多
重庆仙女山机场正式开始校飞
重庆仙女山机场正式开始校飞
武汉江汉方舱医院正式关舱拆除
武汉江汉方舱医院正式关舱拆除
克什克腾风光
克什克腾风光
吉林珲春:边境村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吉林珲春:边境村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43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