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湖南郴州:农业有奔头,农田变抢手
2020-07-10 08:14:31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吴山村整理出了一片400亩的土地预流转。曹四应和几家农业企业争着要。

  57岁的曹四应是吴山村富硒蔬菜合作社的负责人。他住在城里,和儿子做窗台装修生意。五年前,曹四应的心思开始从工程转移到农田上。他每周往村里跑好几趟,开始新“半工半农”。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农民家庭收入靠农业耕作和外出务工,被为“半工半农”。传统的“半工半农”是年轻子女进城务工,年老父母在家务农。“工”是主要收入来源,“农”则是解决口粮问题。

  曹四应不一样。他在郴州城里安了家,重返农田是因为农业有奔头。

  吴山村土地肥沃,富含硒。可二十多年前,曹四应和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丢下农具,一窝蜂进城务工,只留下老年人在土里刨食,土地抛荒不少。

  “那时候有地但没人要。现在有点连片的地都很抢手。”曹四应告诉本报记者,自己打工去过不少地方,经常听工友们谈起各自村里的产业,长了不少见识。听得多了,自己也开始琢磨,吴山村条件不赖,怎么就搞不好?

  2004年,他回到郴州,承包窗台装修工程,偶尔才回到村子里。他发现村民还是像以前一样起早贪黑,种出的蔬菜却卖不出好价。

  凌晨三点,吴山村的菜农就要拉着装好的菜,赶去城里的菜市场。等天亮卖了菜,又赶回地里忙活。就算忙成这样,一亩地一年到头收入最多也就五六千块钱。

  他找来12户要好的农民,想成立合作社,种富硒蔬菜。可富硒蔬菜怎么种?怎么能卖好价?收入比以前更差怎么办?当时,很多村民连什么是富硒蔬菜都不清楚,免不了有顾虑。

  “合作社有分工,有人管销售,有人管技术、管种植。”曹四应说,加入合作社的农民不用再凌晨摸黑开着农用车把菜拉到城里了。合作社联系了配送平台、电商和社区超市,农民只要把菜种好就行。

  为了把菜种好,合作社还请来了当地科协技术人员手把手做示范。一开始,还有农民不服气,觉得,“种了大半辈子菜,还要别人教?”

  “按老办法种的菜确实比不上合作社种的菜,村民不服不行。”曹四应说,产量高了,价格涨了,蔬菜销路也不愁。普通黄瓜一块钱一斤,他这能卖一块八,大家还抢着要。

  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成员一亩地收入从加入前的五六千一年变成最少一万五一年。最初那些有顾虑的村民也对曹四应说,这件事多亏了他搭帮(方言,帮助的意思)。

  没几年,曹四应的合作社流转的土地面积,从最初的60多亩扩大到120多亩。越来越多的村民也想加入,曹四应也想扩大规模,只是卡在了土地上。

  如今想在村子里找连片的土地越来越难。这几年,吴山村引进农业企业、职业农民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烤烟、草莓、小龙虾、荷花等产业,土地自然抢手。好不容易有块400亩的地,曹四应也加入角逐。

  与此同时,村子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返乡从事农业创业。“我在理论上比不了年轻人,但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比年轻人好。”曹四应觉得自己不输年轻人,但他说,最终吴山村产业发展还得靠这些年轻人,自己只是个带头的。(记者张典标、张玉洁)

+1
【纠错】 责任编辑: 周楚卿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盛装起舞 好戏连台
盛装起舞 好戏连台
青海:巧手绣香包 浓情迎端午
青海:巧手绣香包 浓情迎端午
朱鹮栖息地以秦岭为中心向东亚扩展
朱鹮栖息地以秦岭为中心向东亚扩展
夏日古镇风光美
夏日古镇风光美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2410112621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