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 《经济参考报》3日发表周小明撰写的文章《全球供应链调整路在何方》。文章摘要如下:
全球供应链历经近三十年的发展后,今年迎来了猛烈挑战。新冠疫情发生后,多国实施“封城”措施抗击疫情使供应链受到剧烈冲击,甚至出现断链风险。展望后疫情时代,全球供应链调整或呈现出更多元化的布局。
供应链布局的调整从企业层面看,主要是企业对供应链“韧性”的考量。疫情中供应链的断链风险使跨国企业在追求市场原则、力求资源配置最优的同时,对供应链的韧性投以更多关注。提高成本,不再依赖单一供应来源,分散风险,实现供应链的多样化,以平衡效益与供应链安全,成为部分企业的选择。
从政府层面看,西方一些国家借机提出了供应链本土化的诉求,甚至基于地缘政治考量,试图干预全球供应链布局,强行切割基于商业原则建立起来的全球供应链,给供应链的调整带来了压力。
目前来看,未来全球供应链调整一些特点和趋势应当引起重视。应该看到,全球供应链破碎化加重,供应链区域化渐成阶段性主流。在多边贸易体系负重前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之际,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大行其道,对全球供应链格局造成冲击。例如,美墨加协定中的原产地原则有效地把缔约国以外的汽车零部件供货商拒于北美地区的大门之外。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盛行的结果是,区域供应体系将逐步取代全球供应链,导致全球供应链支离破碎。与此同时,区域制造能力将得到大大提升。
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将致力于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由于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完善的供应链等因素,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能被取代,但可能会做出一些调整。比如,随着中国在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进一步下降,这些产业供应链会面临调整。但更为重要的是,供应链有望朝高端发展。一方面,在传统产业,供应链升级趋势将越发明显。另一方面,中国将致力在新兴产业供应链打造出新优势。经过补短板,半导体、医药等产业的供应链会趋于完善。在机器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也将形成大体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供应链,而且链条将更短。
展望未来,新兴产业供应链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呈白热化。新兴产业关乎国际竞争力,世界主要国家正就全球新兴产业发展主导权展开角逐。
近日,美国国会提案计划在未来5年里投资1000亿美元,用于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高性能计算及自动化等领域的研究。欧盟也不甘落后,加大对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的投资,努力构建新兴产业供应链。未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围绕新兴产业供应链的竞争和合作将成为一个主旋律。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