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半月谈丨用乡人乡物,守乡景乡愁
2020-04-30 16:37:45 来源: 半月谈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村外粗看,乡土味十足;进村细品,却处处透露着精巧的细节。村里的道路被修缮一新,乱搭乱建的房屋变成了花草相映的小游园,杂草丛生的空地变成了家门口的小菜圃……在江苏常熟,当地通过用好乡土人才,坚持“一村一议”,村容村貌“亮起来”,乡村治理“顺起来”,美丽乡村正加速从点到面覆盖。

常熟市周泾村的村民们在闲聊

  “农村还得有农村的样”

  朱根元皮肤黝黑,身体健壮。半月谈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头顶安全帽,在村头与工人们大声商量着。“袁巷这个宅基本身是个马蹄形,当中这条河两岸全是草坪,显得光秃秃的。种上果树,春天花开秋天结果,多好啊”“那边那个花坛,用那些拆下来的砖头给围上,砖头斜着埋,冒个尖角出来……”

  这位土生土长的农民,如今是当地远近闻名的“乡村工匠”。一个村怎么因地制宜地美化升级?怎么做到既省钱又舒心?这些问题每天都在他的脑子里转。“农村就是农村,有那钱去造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还不如多种树。”

  在他的构思下,老瓦罐变成了小盆景,旧瓦片组起了小围墙,就连那些碎砖碎石,也集中起来成为停车场里能渗水的“地基”……通过“废物利用”,整个袁巷村光改造用的材料费就能节省20来万元。

  用好本土人才和本村旧物,守住乡景乡愁。在苏州常熟市,越来越多的村庄正在褪去过去脏乱差的形象,蝶变新生。“干净、整洁又不陌生,现在这个环境我能多活10年。”79岁的袁巷村村民沈高生说。

  用好“想干事、能干事”的村干部

  近年来,常熟深入推动“美丽乡村”“康居乡村”等建设,从“点”上形成了一批典型。为了让更多农民改善生活,今年,常熟提出“千村美居”计划,希望通过3年时间,让全市4000多个自然村的村容村貌提档升级。

  “这个民生工程干起来可不轻松。”洞港泾村党委书记巫优通说,同许多苏南农村一样,洞港泾村曾被村办企业时期遗留下来的违章建筑困扰,“怎么说服村民同意改造,怎么确定改造方案,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工作就难推进。”

  巫优通一手发动群众力量,以情动人,一手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违章建筑倒查档案、测量范围,在2年时间内清理各类违建7万多平方米,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土地集约化利用,招引优质企业入驻,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村民钱袋子鼓了起来,对村里的工作更加支持,村干部也越干越有劲。

  用好“想干事、能干事”的村干部,重点攻克“难点”环节,这样的示范效果让常熟“千村美居”工作赢得了民心。“去年,我们碧溪新区62个村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今年计划完成120个,还有更多暂时没排上号的村子也希望‘马上办’。”该区党工委书记陆清说。

  “改面貌”更要“改骨骼”

  “你们要按照施工要求,不要把河里淤泥堆放在路边。”每天,常南村的廉勤监督员宁亚斐都会在村里走几圈,时而去工地里看看施工情况,时而去串串门,听听村民意见。

  像宁亚斐这样由常熟市纪委监委挑选出来的村级廉勤监督员已经有1000余名,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他们从百姓中来,倾听百姓心声,代表百姓监督,构筑起乡村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不只‘改面貌’,更要‘改骨骼’。”常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建华说,“通过环境整治,我们促进资金、人才回流农村。这个回流能不能持续不断,关键看能不能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党员带头不乱丢乱放、乱搭乱建;村民积极参与改造计划决策;项目申报财政资金管理等环节透明、公正……“大家互相监督,谁破坏环境自己都害臊。现在你看村里干干净净的,蚊虫都少了,我家女儿每周都愿意回来了。”李袁村村民薛顺民说。

  持续向好的村容村貌正在吸引年轻人回归。万福村黄科畏毕业2年后回乡创业,将一个不足10亩的小树林逐步发展成为占地1000多亩的大型苗圃基地。目前他正在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温室控制系统,向智能化转型。(记者 朱程)(刊于《半月谈》2020年第8期)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赵文涵
半月谈丨用乡人乡物,守乡景乡愁-新华网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92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