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脱贫没好招,手把手来教
2020-04-14 10:12:54 来源: 半月谈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经验少、思路窄、技术差,常常让空有脱贫致富热情的贫困户犯难。时下,脱贫攻坚进入收官决胜期,要让一时没有好办法的贫困户尽快找对脱贫好路子,不仅需要送政策、送资金、送产业,更需要手把手教会贫困户管用的脱贫招式。

  农技人员(左)在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 徐昱 摄

  “不懂技术可不行”

  在江西省永新县龙田乡龙西村一片油菜田的上空,农用植保无人机嗡嗡盘旋,所经之处,洒下的农药瞬间弥漫。在一旁的田埂上,飞手贺小田正熟练操作手柄,控制着无人机的飞行路线,俨然一副老手的模样。“别看现在耍得溜,以前可不会弄这个哩。”48岁的贺小田笑着说。

  仅有初中学历的贺小田曾是贫困户,过去,因为没有一技傍身,贺小田不得不靠干苦力养活自己。妻子常年卧病在床,巨额的医药费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幸亏有贺老师指导,才让我懂得了技术,脱了贫。”

  贺小田口中的贺老师,说的是永新县山木子农产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贺晓忠。2014年,在外打拼多年的贺晓忠放弃高薪工作,回到家乡,自己动手改装农用机具以满足实际种植需求。他还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把自己钻研出来的种植技术手把手教给周边的贫困户。在贺晓忠的指导下,农户们摆脱了肩挑背扛的劳作,减轻了劳动强度,效益也越来越好。

  “我种了一辈子地,从没想过种田打药还能靠无人机。打一亩地的药花不了5分钟,真快!看来啊,不懂技术可不行。”今年63岁的永新县龙田乡花汀村村民贺伏生感叹。

  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跟着贺晓忠学起技术。贺小田学得最认真,他加入贺晓忠的企业,每日住在厂子里,常常摆弄机子到深夜,闲下来就跑到空旷的农田练习。如今,贺小田成为技术骨干,每个月能领3000多元工资,不但摘了贫困户的帽子,还学了一手新技艺。

  理顺思路钱好赚

  早春,鄂西山区利川市南坪乡南坪村,拖拉机在田里欢快地跑着。农户们老早就把大棚里面清理得干干净净,做好了平整的苗床,准备播撒辣椒等蔬菜种子。

  就在几年前,南坪村的主要种植作物还是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村民们辛苦一年,亩均收入不到千元。如今,村里的1000多亩高山辣椒已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动力源泉,农户一年可从每亩地里净赚3000元以上。

  变化是在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飞到村后发生的。“南坪村传统作物是玉米,这里自然气候条件不错,但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户们凭经验生产,对辣椒、番茄等精细蔬菜作物了解不多,且留守村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多在60岁左右,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差。”王飞说,农户们思路打不开,白白浪费这么好的蔬菜种植条件,实在可惜。

  坐拥好山水,思路理顺,赚钱不难。为了让贫困户消除思想上的疑虑,王飞和湖北省农科院的团队在村口推广示范辣椒新品种和提质增效技术,每年在南坪村开展优质辣椒新品种的现场展示,连续举办了5年。“让农民直接在田里看见辣椒新品种、新技术带来的效益,比专家讲100堂课都来得实在。”王飞说。

  南坪村村民刘科香年纪大了,带着两个孙辈在家务农,干不了重劳力。“王飞上门手把手教我们选品种、种辣椒。时间久了,像辣椒怎么种,施什么肥,田间管理要注意哪些都能说出点门道了。”刘科香说,“以前哪会在意这些,都是凭感觉靠经验。现在有了好思路,种田既省力又卫生,还能提高产量。”如今,刘科香年收入达1万余元,基本解决了生活问题。

  “空有力气没思路,辛苦一年换不来几个钱。王老师帮我们理顺了思路,这地越种越有奔头。我们的力气也用对地方啦。”南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牟丙浩说。

  “技术是成熟的,但想让农户愿意种,并且能种好,还是要蹲下来,耐心细致地手把手教。”王飞说,扶贫一定要接地气,要将着力点放在转变贫困户思路上。

  教会头雁百雁追

  一颗颗成熟的沃柑压弯了枝头,工人们正在忙碌采摘、装运新鲜的果实,广西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立星村一处沃柑种植基地里一派繁忙。“最近一天能出10万斤左右沃柑。”种植基地负责人潘瑞欢说。

  “这两年沃柑种植产量越来越高。”潘瑞欢说,“过去,因为不懂专业技术,产量总是上不去。在培训班里我学到很多前沿的果树管理技术,现在沃柑品质好、产量高、销路好。”

  潘瑞欢口中的培训班,指的是由广西和广东共同合作举办的“粤桂扶贫协作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2018年11月,潘瑞欢有幸成为培训班中的一员,前往广东学习。

  “培训内容很细致,不仅有实践指导还有理论教学,从种植、裁枝到施肥,从果树生长变化规律、种植管理到果品销售技巧一应俱全。”潘瑞欢说,全链条教学让他对沃柑种植销售有了进一步了解。他的种植基地沃柑产量翻了一番多。

  教会头雁飞,引得百雁追。为助推贫困村产业发展,南宁利用粤桂携手扶贫的政策资源,重点培育在扶贫一线发挥带动作用的创业致富“头雁”, 为致富带头人提供专业技能培训。这些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大户在接受培训后,再将先进的种植技术辐射到周边贫困户当中。

  跟着能人干,信心自然足。立星村村民覃柳京过去也是贫困户,几年前,他到潘瑞欢的沃柑种植基地务工时学习种植技术。耳濡目染,几年下来手艺基本掌握透了。“今年,我独自试种20亩沃柑,很期待枝头挂满果实的那一天。”覃柳京说。

  潘瑞欢说,目前已有40多户贫困户到他的沃柑种植基地中学技术或一起做工,逐渐实现了脱贫增收。

  “通过培育致富带头人,可以由点及面地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脱贫致富。“南宁市扶贫办副主任黄荣新说,“针对性培训和手把手教导让‘头雁’具备了更专业种植养殖能力,进而让更广大的贫困户信服。贫困户也就愿意跟随‘头雁’一起脱贫致富。这就起到‘头雁’的引领作用,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并帮助更多群众脱贫。”(记者 范帆 侯文坤 雷嘉兴  刊于《半月谈》2020年第7期)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施歌
脱贫没好招,手把手来教-新华网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601125852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