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吉林:春满大棚驱寒“疫”
2020-03-10 15:58:56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新华社长春3月10日电 题:吉林:春满大棚驱寒“疫”

  新华社记者高楠、薛钦峰

  3月的吉林,春寒料峭。几场大雪过后,黑土地披上银装。面对疫情,吉林各地棚膜生产不停歇,一栋栋建设标准的白色温室大棚成方连片,一棵棵藤蔓攀长的蔬菜秧苗吐绿含英。白色的“海洋”、绿色的“银行”,蓬勃发展的棚膜经济驱散寒“疫”,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

  政府开“路” 专家进“棚”

  户外飘着清雪,棚内温暖如春。在四平市梨树县喇嘛甸镇王家园子村的大棚内,一根根顶花带刺的黄瓜爬蔓而长,生机盎然。“疫情严重那阵,人员不能流动,大棚接瓜苗都接不了。饭店也都停业,平时三四块钱一斤的黄瓜,五毛钱一斤都卖不出去。”村党总支书记王艳说。

  四平批发市场群、天鸿农业蔬菜交流群、辽宁蔬菜生产基地群……王艳的手机里,与蔬菜销售有关的微信群不下五六个。“春节前后,各个群都‘炸锅’了。村屯设卡,物流不通,供需双方都挺犯愁。”王艳说,“从2月4日开始,县政府帮助菜农协调通行证,与周边地区的大型农贸超市对接。菜价恢复了,菜农心里也有底了。”

  为了减少疫情影响,梨树县园艺特产管理站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村屯大棚进行技术指导服务。“马上要迎来棚膜生产最忙碌的季节,除冬季一直在生产的温室棚外,全县棚膜户已经做好了冷棚生产栽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梨树县园艺特产管理站站长曹国先说。

  因地制宜 错位竞争

  在辽源市东丰县佰晟源富硒木耳产业园区,近300栋大棚鳞次栉比,场面蔚为壮观。佰晟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付中海介绍,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带动了周边乡镇500多户农民。

  如今,木耳产业已是吉林东部长白山区的标配产业项目。为了与长白山区的木耳错位竞争,2015年起,佰晟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研发富硒木耳,打造高端品牌,填补行业空白。

  “在普通木耳基础上,将硒元素通过生物转化加入原料中,把无机硒变成有机硒,价格走公司品牌能达到280元一斤,是普通木耳价格的7倍。”付中海说。

  随着吉林省禁伐政策的实施,付中海将发展的目光瞄准了羊肚菌种植。“种植木耳70%的原材料是木屑,而羊肚菌是撒种式土地栽培,原材料主要以稻壳为主。”他说。

  从2017年试种至今,羊肚菌棚室已达150多栋,初具规模。“羊肚菌是名贵的食药两用菌类,一线城市需求量很大,市场供不应求。”付中海说,“食用菌在食品行业发展空间很大,公司正在谋划延长食用菌产业链,研发即食产品、饮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科学种植 农业信息服务要先行

  松原市乾安县大布苏工业园区建字村村民李文江是种菜的老把式。2007年,他拜师吉林省“12316新农村热线”蔬菜种植专家王学国,在茬口安排、肥水管理、嫁接技术等环节都得到了具体指导。科学种植让李文江尝到了甜头,2015年,他成立了文江果蔬合作社,组织12户农民建起了68栋蔬菜大棚。

  疫情到来,李文江犯了难。“往年2月1日开始嫁接,今年受疫情影响,找不到嫁接工人。”眼看着嫁接瓜苗一天天长大,李文江又拨通了“12316新农村热线”。

  在农业专家梁琦的帮助协调下,经省农业农村厅信息中心、梨树县农业农村局和疫情防控办公室的多方努力,李文江终于从梨树县请到了嫁接工人。大家起早贪黑抢农时,终于在2月29日前将20万株瓜苗全部嫁接完毕。“今年虽受疫情影响,但在专家指导下管理到位,按时移栽和定植,能保证5月下旬香瓜上市。”李文江说。

  梁琦认为,这次疫情对农业信息服务也是一次考验。农业技术服务能否快速解决农民所需,解决好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对于政府和农民来讲,摸准做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施歌
吉林:春满大棚驱寒“疫”-新华网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60112569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