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村医陈守军的出诊“新三件”
2020-01-10 20:30:00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走基层 听民声·图文互动)(1)村医陈守军的出诊“新三件”

  陕西安康市汉滨区茨沟镇景家社区村医陈守军提着“新三件”中的心电图机和测量多项健康指标的一体机出诊(2019年1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新华社西安1月10日电  题:村医陈守军的出诊“新三件”

  新华社记者邵瑞

  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曾是陕西安康市汉滨区茨沟镇景家社区村医陈守军出诊的“老三件”。他常年奔走在秦岭南麓的大山中,靠着自己的临床经验,为乡亲们看病开药。

  在一些集中连片贫困山区,村镇两级基层卫生机构专业人才匮乏,服务能力常常无法满足患者需求,久而久之造成许多农村群众“小病不去看,大病县医院”的就医习惯,使分级诊疗制度中的基层首诊难以发挥作用,区县级以上医院接诊负担不断加重。

  “我们长期在区县工作,这些年眼看城里医院越盖越高,越办越大,基层患者越来越多;而许多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影像、化验等器材,却因为招不到、留不住专业人才,使这些昂贵设备闲置落灰,让人着急心疼。”汉滨区委书记王孝成说。

(走基层 听民声·图文互动)(2)村医陈守军的出诊“新三件”

  陕西安康市汉滨区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周嵘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平台与汉滨区茨沟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生交流患者病情(2019年1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为破解基层医疗资源发展失衡和资源浪费问题,2018年以来,汉滨区大力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通过部署远程门诊、会诊、影像、心电、超声、教学等一体化网络平台和物联网设备,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使乡镇医生和村医在接治病人的过程中,能实时得到区级以上医院专科医生的指导,从而提高诊断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降低群众看病费用和跑路成本。

  汉滨区茨沟镇王莽村74岁的贫困户王姓菊患有脑出血多种后遗症,需要定期去区医院复查。行动不便的她之前不得不搭摩托车下山,坐30公里到镇上,再换汽车走一个小时到城里,来回路费就要花100多元。

  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在茨沟镇全覆盖,王姓菊已经几个月没在路上折腾了。村医在村卫生室给她测量的心电图、血压等数据,即时上传到区上项目平台;汉滨区第一医院的专科医生结合数据,再通过远程门诊“面对面”了解王姓菊病情,给出治疗意见,最后由村医协助实施治疗。

(走基层 听民声·图文互动)(3)村医陈守军的出诊“新三件”

  陕西安康市汉滨区第一医院的骨科专家在查看由乡镇卫生院拍摄并远程发来的X光片(2019年1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目前,村医陈守军的“老三件”已换成了“新三件”——手机、心电图机和测量多项健康指标的一体机。他的心里也踏实了很多:“现在,接诊把不准的时候,我有专家们当我的‘新靠山’,不再是孤军奋战。城里的主任医师既是在给患者远程门诊,也是在给我远程教学,使我的医技不断提高。”

  汉滨区卫生健康局局长李运武介绍,除了心脑血管疾病,大部分常见病也能在当地村镇得到区级以上医院的远程诊断协助。汉滨区从区第一医院、第三医院、中医院抽调150名专家进行远程门诊值班,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等专业,显著提升了村镇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

  同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可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平台提供远程门诊、预约转诊、健康咨询、延伸处方等远程医疗服务,提升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项目平台还可对区域内医疗健康数据进行监测汇总,为一些地方病的发现预警提供数据支撑。

  目前,汉滨区“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已连接当地3家区属二级医院、36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00家村级卫生室,覆盖近65万人口,完成远程心电、影像、超声诊断19000余例,完成远程门诊、会诊5900余例。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马俊卿
村医陈守军的出诊“新三件”-新华网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60091125447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