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
2019-12-26 22:06:12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文互动)(1)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

  12月26日,在四川省洛带艺匠古籍文献修复博物馆,讲解员向一名参观者讲解古籍文献修复知识。新华社发(王曦 摄)

  新华社成都12月26日电(记者谢佼、王曦)“这是目前国内第一家以展示纸质文献修复技艺为主题的文化场馆。”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长刘惠平这样介绍。12月26日上午,一家特殊的博物馆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揭牌。它收藏的方向只有一个:纸质文献修复技艺,又称古籍文献修复技艺。

  走进洛带艺匠古籍文献修复博物馆,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有的上手体验古籍修复工具,有的凑近古籍识阅其中文字。“平时都是在媒体上看古籍修复师的工作,在这里可以近距离感受这种历史感。”成都市民曾先生说。

(图文互动)(2)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

  12月26日,在四川省洛带艺匠古籍文献修复博物馆,一名参观者拍摄古籍文献修复师的工作过程。 新华社发(王曦 摄)

  该博物馆发起人彭德泉介绍,我国古籍保护压力空前,以四川为例,保守估计古籍藏书200万册以上。他在实地走访调查中发现,大量馆藏古籍文献存在霉变、虫蛀、脆化、鼠啮、粘连、断裂等多种形式破损,有的善本古籍浑身虫洞、有的整套书页黏成书砖、有的珍贵碑帖全是黑霉……

(图文互动)(3)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

  12月26日,在四川省洛带艺匠古籍文献修复博物馆,两名参观者在拍摄修复好的古籍文献。 新华社发(王曦 摄)

  此前,彭德泉等人发起成立了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这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民营古籍修复单位,是国内26家“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中唯一的民营机构。他们得到了国内多位古籍修复专家的无私传授。

  彭德泉发现,和修复古籍同等紧急的,是修复技艺的传承。据介绍,修复古籍需要20多道传统文化工序,如配纸染纸、配线、配制浆糊、揭书叶、补书叶、补书口、托书叶、撴齐、压平、裱书衣书签、打书眼、订线等。74岁的彭德泉说,掌握这些技艺的专家大多年岁已高,对古籍修复技艺同样需要抢救性继承。他萌生了为古籍修复技艺建立博物馆的想法,要为中华古籍保留下修复方法的种子,经多方努力这一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图文互动)(4)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

  12月26日,在四川省洛带艺匠古籍文献修复博物馆,一名参观者在观看介绍古籍文献修复流程的展板。新华社发(王曦 摄)

  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四川大学等多家古籍文献馆藏机构、高校及专家学者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邱丽芳
古籍文献修复技艺有了专属博物馆-新华网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60091125392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