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通讯:从“永久的遗憾”到跨世纪的友情——前《泰晤士报》记者的中国情
2019-10-18 16:55:30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堪培拉10月18日电  通讯:从“永久的遗憾”到跨世纪的友情——前《泰晤士报》记者的中国情

  新华社记者岳东兴 白旭

  6月中旬的一天,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在堪培拉附近家中通过视频连线,观看在北京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的“马克斯韦尔图书角”揭幕仪式。

  2019年6月19日,在澳大利亚堪培拉附近,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右)在家中通过视频连线,观看在北京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的“马克斯韦尔图书角”揭幕仪式。新华社发(潘翔越摄)

  这位年逾九旬的前《泰晤士报》记者将自己半世纪以来报道中印边界争端真相以及中国边界政策所依据的详实研究史料——包括170册书籍资料和历史地图,全部无偿捐赠给中国。

  马克斯韦尔委托儿子伊恩代表自己到北京参加揭幕仪式。通过大屏幕,看到伊恩与中国专家交谈,老人眼眶湿润,有关中国的种种回忆涌上心头。

  马克斯韦尔的著作《印度对华战争》于1970年首次出版,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对60年代初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错误看法。

  马克斯韦尔回忆说,1971年,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时曾对周恩来总理说,读此书后他意识到可与中国人打交道。

  1971年11月,马克斯韦尔在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并合影留念。

  次年2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为访华的巴基斯坦总统布托举行的欢迎晚宴上,与布托走到马克斯韦尔面前说,《印度对华战争》揭示了真相,让中国受益,并敬了马克斯韦尔一杯茅台酒。

  马克斯韦尔说,那一刻,他永生难忘。

  追溯马克斯韦尔与中国的缘分,却是从遗憾开始。

  作为时任《泰晤士报》驻印度记者,“起初,我的报道是偏颇的,这成为我永久的遗憾。”马克斯韦尔在《印度对华战争》一书的前言中说。

  在相关报道中,他所用素材大部分来自印度方面。然而随着研究深入,马克斯韦尔意识到“自己有义务重新审视这一问题并修正错误立场”。

  与中国因此结缘的马克斯韦尔一直持续关注和研究中国发展。他开始理解中国发展的重要性及其理性的外交政策,也越来越爱上了这个国家。

  上世纪70年代,马克斯韦尔多次前往中国。在他印象中,那时的北京,更像是一个乡村城镇。“人们出行主要骑自行车,私家车很少,很难想象它会发展成今天这样了不起的国际大都市。”

  “所有那些回忆都已久远,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篇章。我很荣幸见证了这个发展历程,这是我一生珍视的记忆。”老人激动地对记者说。

  由于年事已高,马克斯韦尔到中国次数减少了,但是对中国的发展一直高度关注,对西方国家和媒体关于中国的偏见一直不遗余力发声驳斥。

  9月23日,马克斯韦尔在医院平静离世。

  10月10日,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成竞业在马克斯韦尔家人举行的纪念活动上说,许多国际友人为新中国成立70年取得巨大成就作出贡献,马克斯韦尔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现在,马克斯韦尔离我们而去,但他的遗产将继续发挥作用。”

  《印度对华战争》中译本即将出版。从记录一段历史开始,马克斯韦尔开始了与中国跨世纪的友情。他那些难忘的人生经历,也将被中国人民铭记。

+1
【纠错】 责任编辑: 周楚卿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大漠金秋胡杨林
大漠金秋胡杨林
云雾庞泉沟
云雾庞泉沟
金秋游花海
金秋游花海
湖南长沙:华灯上 夜未央
湖南长沙:华灯上 夜未央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24101125122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