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天翻地覆慨而慷——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看新中国光辉历程
2019-09-23 19:06:20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 题:天翻地覆慨而慷——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看新中国光辉历程

  新华社记者赵超、安蓓

  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桑巨变。

  9月23日,“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走出了一条彪炳史册的人间正道。

  从1949年到2019年,成就展采用编年体形式,带领观众沿着时光隧道,跟随历史年轮,全方位回顾和感知共和国走过的光辉历程。

  13个五年规划和计划,70年非凡成就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9)天翻地覆慨而慷——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看新中国光辉历程

  首台搭载5G设备的电力机车在驶入西安机务段机车整备场的同时通过5G信号传输车载数据(9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在展馆的时光隧道中,十几块橙红色主题展板,对每隔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进行集中展示。

  从“一五”计划时期首次大规模、有重点进行工业建设,到“五五”计划时期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从“计划”向“规划”转变的“十一五”规划,到指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十三五”规划……

  如同一把时间标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13个五年规划和计划,刻录着70年非凡成就背后的艰辛与辉煌。

  70年,探索一条道路。

  成就展中,有一张156项重点工程的行业分布图,绝大多数工程集中在重工业领域,其中煤炭、电力、机械工程占比最高。这156项重点工程,是“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建的。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6)天翻地覆慨而慷——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看新中国光辉历程

  2017年9月29日,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这是当日科研人员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量子通信“京沪干线”总控中心工作。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正在推进的“十三五”规划中,有165项重大工程项目。从深海空间站到量子通信、从5G到高速铁路,这些工程项目凸显战略性和牵引性,代表着世界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方向。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7)天翻地覆慨而慷——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看新中国光辉历程

  参展商在第三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进出口商品展上演示5G远程智能驾驶(9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两个五年,两组重大工程,折射的是一个国家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70年前的中国,一穷二白,摆在面前的,是一个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走向现代化的时代课题。

  70年后的中国,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探索出一条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光辉道路。

  70年,见证融入世界。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天翻地覆慨而慷——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看新中国光辉历程

  这是第125届广交会第二期展馆(4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展馆中,历年广交会会场图片在视频中循环播放。

  1957年4月,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开幕,新中国冲破西方经济封锁和政治孤立,打开通向世界的窗口。从此,全球市场得以见证中国制造的巨大潜力。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2)天翻地覆慨而慷——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看新中国光辉历程

  1957年10月,第2届广交会在中苏友好大厦举行,这是展馆夜景(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61年后,上海,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拉开帷幕,让世界惊叹于中国市场的强大活力。

  进出之间,凸显70年中国与世界的深度互动。

  1971年10月,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的票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

  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首次在国际场合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

  一个个高光时刻,一个个历史瞬间,见证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从封闭走向开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走出时光隧道,成就展将观众引向一艘在蓝天碧海中搏击的航船。片片风帆扬起,点亮中国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伟大征程中的60个关键指标,以“数读”形式呈现70年发展成就。

  70年峥嵘岁月,从屹立东方到改革开放,再到走向复兴,中国航船奋发向前。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8)天翻地覆慨而慷——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看新中国光辉历程

  体验者在位于北京市的中国移动5G体验厅观看5G设备(2016年5月31日摄)。由我国5G推进组联合欧盟、韩国、日本和美国共同主办的第一届全球5G大会于2016年5月31日在北京召开。  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150个第一,70年创新突破

  如果说成就展是一条淌过70年的时间长河,其中标示的150个“新中国第一”就是这条长河中的颗颗珍珠。

  150个第一,勾勒出一个传统农业国家迈向制造大国,进而向制造强国进发的光辉历程——

  轿车,部件多、生产链条长。能否造出自己的轿车,是一国制造业水平的重要体现。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4)天翻地覆慨而慷——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看新中国光辉历程

  拼版照片:上图为1958年拍摄的第一汽车制造厂(资料照片)。这里生产了第一批红旗轿车;下图为2019年4月9日,在一汽红旗总装车间内,职工在对生产的红旗轿车进行静检作业(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新华社发

  1958年,第一辆“红旗”牌轿车研制成功,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写下新的注脚。

  今天的中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汽车、手机、电视机、煤炭、钢铁等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工业第一大国、制造业第一大国。

  进入新时代,“第一”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2)天翻地覆慨而慷——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看新中国光辉历程

  一列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驶出天津动车所停车场(4月9日清晨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发(杨宝森摄)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8)天翻地覆慨而慷——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看新中国光辉历程

  CRH380A高速动车组在中车四方院内整装待发(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2013年12月,世界最大矩形盾构机研制成功;2017年5月,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客机C919首飞成功;2017年6月,复兴号动车组投入运营;2018年4月,世界最薄触控玻璃量产……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3)天翻地覆慨而慷——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看新中国光辉历程

  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2017年5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当前,中国已跻身全球创新指数20强行列,中国经济正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

  150个第一,记录一个发展中大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从瓶颈制约成为优势支撑的不凡进程——

  150个第一中的“第一”,是1951年10月官厅水库开工建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库。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各领域薄弱的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制约十分明显。

  今天的中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营业里程均位居世界第一,一日千里已不是梦想;光纤宽带成家庭标配,网民规模世界第一;能源、水利、通信、交通,网络覆盖之广、通达之深,令世界惊叹……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0)天翻地覆慨而慷——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看新中国光辉历程

  “中国天眼”全景(8月27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人才、物资、信息、资金等要素在不同区域之间、在经济全球化的舞台上自由流动,“流动中国”释放出活力奇迹。

  150个第一,见证一个文明古国向创新大国跃升的决心和步伐——

  成就展上,两张图片令人驻足,一张是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开幕;一张是2016年5月,科技界最高规格的三大会议首次同步召开,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70年来,科技“集结号”每一次吹响,都释放出强大动能。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9)天翻地覆慨而慷——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看新中国光辉历程

  在西藏阿里观测站,“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过境,科研人员在做实验(2016年12月10日摄,合成照片)。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细心的观众发现,从新中国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第一台蒸汽机车下线投用、成功冶炼第一炉不锈钢,到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青蒿素、“神威·太湖之光”夺得世界超算冠军、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落成启动、“墨子号”发射成功……从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个“第一”,到全球科技领域一个个“第一”,一个创新大国正在崛起。

  2019年1月,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个月背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这是成就展展示的150个第一中的最后一个“第一”。但人们相信,更多的“第一”还会接连不断地被创造出来。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1)天翻地覆慨而慷——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看新中国光辉历程

  屠呦呦在工作中(翻拍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4个家庭场景,70年民生变迁

  成就展通过还原不同年代的家庭场景,让人们回到往昔,看到现在,畅想未来——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50年代,一间乡村婚房里,一张土炕、一盏煤油灯、两三件简单家具,几乎就是全部家当。

  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一户城市家庭内,电视、冰箱、电风扇、缝纫机成了“标配”。

  进入新时代,走进普通的安居住宅,宽敞的客厅,齐备的家具电器,透出幸福生活。

  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走进千家万户,智慧家居会让生活更加舒适便利。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5)天翻地覆慨而慷——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看新中国光辉历程

  廖俊波(中)在福建省政和县铁山镇东涧村向花农了解花卉生产情况(2014年4月18日摄)。  新华社发(徐庭盛 摄)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走向强盛的背后,是亿万人民命运的改变、生活的变迁。

  70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矢志不渝——

  成就展上,展出了一张1979年12月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照片。那次会见,首次提出“小康”目标。

  以此为起点,成就展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从生存走向发展的小康之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成就展标注了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设立扶贫日、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等一个个重要节点。

  40年后,中国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7%,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阶段,全面小康已近在咫尺。

  70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以贯之——

  “赤脚医生”的医药箱,“的确良”做成的衣服……成就展上,一个个老物件在唤起人们记忆的同时,也通过生活变化的对比,为人民至上的理念写下温暖的注脚。

  通过成就展可以看到,从赤脚医生到全科医生,从消灭血吸虫病到攻坚慢性病,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翻了一倍多;从恢复高考的场景到实施“985”工程的图表,中国正走向高等教育普及化;从实行双休日到启动7天长假,从开放中国公民出境游到出国手续简化,中国人有了说走就走的便利。

  一张张照片展现的笑脸、一件件实物承载的历史、一个个图表彰显的变化,无不印证着中国共产党人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无不体现着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70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奋斗目标愈加鲜明——

  成就展开幕当天正值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展览现场用充足的粮仓、饱满的果实布置了丰收场面,表现了广大农民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美好期待。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3)天翻地覆慨而慷——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看新中国光辉历程

  四川凉山州盐源县藤桥乡麻柳村的通村硬化路和路旁的新居(8月13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发

  从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到农村环境治理,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越来越美好的生活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改善和发展民生的生动例证。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抓厕所革命提升旅游业品质,推行垃圾分类改善生活环境……成就展展示的一件件民生实事,瞄准的是短板,解决的是痛点,体现的是担当。

  一个国家以人民作为发展的价值尺度,一个政党把为人民服务庄严地写进党章,必然凝聚起最大的共识,激发最强的力量,共同书写壮丽史诗。

  7面英模墙,70年奋斗足迹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6)天翻地覆慨而慷——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看新中国光辉历程

  张富清穿上老式军装敬军礼(3月31日摄)。  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从时传祥到郭明义,从焦裕禄到廖俊波,从蒋筑英到黄大年,从杨善洲到张富清……70年,一个个闪亮的名字镌刻在新中国的年轮上,浸透在民族精神的血脉里。

  国家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奋斗;民族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

  成就展以年代为序,设置了7面人物墙,集中展现新中国发展建设进程中不断涌现的英雄模范。

  曾记否,铁人精神点燃发愤图强的激情岁月。

  成就展还原了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在冰天雪地中艰难推动贝乌40型钻机绞车的场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油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在松辽石油大会战中,王进喜喊出“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誓言。中国工人靠着实干苦干,在1965年底甩掉了贫油帽子,建立起石油工业基础。

  今天的中国,正向制造强国进军。成就展同时展现了高凤林、鲁宏勋等大国工匠的风采。从王进喜到大国工匠,时代曾赋予产业工人以重任,时代也必将赋予产业工作以新的荣光。

  曾记否,红旗渠精神激励中国人民攻坚克难。

  四个人,身穿厚厚的棉衣,一锤一锤开凿岩石,脖子上的毛巾已满是汗水,脸上却带着笑容。成就展上,栩栩如生的人物蜡像,把人们带入建设红旗渠的火热现场。

  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干旱缺水,极度贫困。林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用最普通的工具劈开太行山的重峦叠嶂,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建成了人工天河。

  在成就展上还可以看到,同样的年代,塞罕坝人在莽莽荒漠上默默奉献,建成了面积达100多万亩的世界最大人工林。

  70年,中国人民始终保持和发扬着奋斗精神。“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是今天中国人民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有力的动员令。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5)天翻地覆慨而慷——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看新中国光辉历程

  1981年11月16日,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在日本落幕。中国队以7战全胜的战绩获得冠军。这是中国女排队员在领奖台上。 新华社发(黎启榕 摄)

  曾记否,女排精神发出顽强拼搏的时代强音。

  成就展展出的一座奖杯引人注目,它是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国女排获得的冠军纪念杯。

  1981年,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正需要汇聚共识、振奋精神。这年11月,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杯冠军,随后又创下五连冠的奇迹。“学习女排,振兴中华”鼓励着无数人投入改革开放大潮。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4)天翻地覆慨而慷——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看新中国光辉历程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从获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到实现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从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到即将举办第24届冬奥会……跟随成就展的展示,可以读出体育所承载的梦想、传承的精神。

  成就展上,精神印记随处可见:一本翻开的雷锋日记写道“我是党的儿子,人民的勤务员”;一处叫“地窝子”的场景呈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创业艰辛;抗击“非典”疫情、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的一幅幅图片表明中国人民有足够信心底气战胜任何困难挑战……

  70年,天翻地覆慨而慷!面向未来,中国人民必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前进。

  (受权发布)“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开展公告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邱丽芳
天翻地覆慨而慷——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看新中国光辉历程-新华网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640112502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