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栅栏”被拆除了
2019-07-02 11:57:11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成都7月2日电 题:“栅栏”被拆除了

  新华社记者周相吉、高健钧

  野花漫山、雪山环绕、草原相连……川西高原上一个叫墨龙村的村寨,风景优美。踌躇满志的帮扶干部想带领村民走生态旅游之路,但开始却遇到尴尬情形——村民反而在山坡上修建栅栏,养牛放羊。

  墨龙村曾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一个较为闭塞的村落,距离县城约50公里,共有116户512人,属于半农半牧村寨。精准扶贫启动之时,这个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114人。

  6月中旬,在墨龙村进行驻村帮扶的成都市新津县永商镇纪检监察干部牟建斌,仍在为村里的“藏家乐”忙碌。他说,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这个“隐藏”深山的村落逐渐发生变化,村民们的思想也在改变。“现在,村民们已拆除了栅栏,搞生态旅游的积极性很高。”

  在墨龙村,村民收入主要靠种植和养殖。2018年9月,为了拓宽增收渠道,带领村民奔康致富,牟建斌和村第一书记李超把目光对准了墨龙村山顶的红军坪。

  红军坪海拔3000多米,连着成片草原,被雪山围绕。当地村民说,红军长征时曾在此扎营,这里因此得名红军坪。每年6月、7月,漫山遍野都是野花。“生态旅游业低碳环保,不会对环境产生太多负面影响。”牟建斌说。

  在取得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认同后,他们就发动村民搞“藏家乐”旅游。然而,他们一开始就“碰一鼻子灰”,村民们对此并不积极。

  “我们养牛放羊、种地,一直都这么过,搞啥旅游?”

  “搞旅游得投资,钱拿出去收得回来吗?”

  “山坡拿去搞旅游,羊到哪里吃草?”

  ……

  一些村民怕影响自家放牧,甚至悄悄在山坡上修建栅栏,木桩扎进地里,上面拉起一圈1.2米高的铁丝网,直接围出一块“自家草场”。红军坪地区就有七、八户村民圈起了栅栏,最小的“草场”面积也有近两亩。

  “当时很有挫折感。我必须拆除老乡心中的‘栅栏’,搞旅游,时间不等人!”牟建斌说,他振作起来,改进工作方法,到村民家中,到田间地头,帮着村民“算账”。

  “墨龙村以前从来没遭过水害,但去年河道被冲垮了。牛羊把草吃光了,水土肯定要流失。”

  “一个游客到家里吃住,一天最少消费200元,还可把自己种的蔬菜、山里捡的菌子推销出去……”几个星期下来,牟建斌算的“账”逐渐被村民们接受。

  因为常跟老乡在一起,皮肤黝黑、身材魁梧的牟建斌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为“牟扎西”。“我们吃糌粑,他也吃,我们干农活,他也来干,跳锅庄也参加。”村民柯安元说,大家还开玩笑叫“牟扎西”在这安家。

  “说实话,他们给我取藏族名字的时候,我内心相当感动,我感到我真正融入了一个大家庭。”牟建斌说。

  栅栏终于被拆除了。

  柯安元率先拆除了草场上的栅栏。有了他的开头,其他村民也纷纷行动。最终全村确认了红军坪旅游接待示范户7户,他们率先尝试旅游接待。为了配套旅游产业发展,牟建斌等人还申请专项资金,进行了旅游公厕、生态停车场、观景平台的建设。今年5月以来,已有百余名游客在此餐饮住宿,并购买土特产,让当地实现旅游收入2万余元。

  按牟建斌的估算,今年红军坪能接待外地游客1000人次左右,可为当地带来近20万元的收入。当地村民说,他们对旅游产业充满期待。扶贫干部的到来,让大家的思想也发生变化,就连固守百年的耕种习惯和方式也发生转变。

  在墨龙村,村民除了养牛放羊,还种植豌豆、土豆、莴笋等农作物。但一些村民种植方式相当粗放:把种子直接丢在地里,任其自由生长。很多地方杂草比农作物长得还茂盛。

  李超和牟建斌试着向种莴笋的几位村民介绍地膜覆盖技术,讲解了地膜减轻雨滴打击、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等好处。随后他们到地里,跟村民一起开始了“田间小课堂”的实地操作。2018年7月,他们自掏腰包,分别拿出1800元作为风险保证金,号召部分村民参与“试验田”计划。到了收获的时候,莴笋也卖出了好价钱。“试验田”里的村民们乐开了花,其他村民也争相效仿,地膜覆盖技术就推广开来。

  如今,墨龙村31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村子也实现整村摘帽。今年底,四川藏区所有贫困县将全部摘帽。脱贫奔康路上,所有“栅栏”也将被拆除。

+1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樵苏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仲夏梯田景如画
仲夏梯田景如画
科学家的“七一”
科学家的“七一”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艺术精品巡演启动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艺术精品巡演启动
河北滦州:荒山变身富农生态园
河北滦州:荒山变身富农生态园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4699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