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以建设“夜间城市”的视野发展夜经济
2019-05-31 08:56:39 来源: 新京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夜经济”不仅指向吃吃喝喝,更是构建一种整体性的夜间生态,是打造充满想象的“夜间城市”。

  自去年“深夜食堂”在北京落地之后,近日,北京市海淀区出台了《海淀区消费能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针对夜间经济提供相应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还具体提出打造西客站食宝街、北太平庄电影展览展示区、西三旗公元99阳光餐饮街等六大夜间热点区域。该行动计划的发布,使得海淀区成为北京夜经济首个区域政策落地之区。

  作为开拓消费潜能和消费升级的重要领域,“夜经济”在中国由概念而实践,越来越受到众多城市的重视。

  历来有“不夜城”之誉的上海,日前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打造“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夜生活集聚区,推动上海“晚7时至次日6时”夜间经济繁荣发展。黄浦区和杨浦区 先后设立了“夜间区长”“夜生活首席执行官”。而在天津,运河新天地和五大道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于5月18日开街,河东区爱琴海怀旧夜市等多个消夏市集也将在六七月亮相。

  不少大都市对于夜经济的重视,凸显了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对经济动能和城市生活的认识深化。南北之间在夜生活方面的差异,早已有之。这种差异更多源于习俗和气候的不同,一些地方也已经接受了这样的经济形态,很长时间基本都处于自发和无为状态。

  但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发育以及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和内涵的丰富,连一向被认为没有什么夜生活的北方,也渐渐意识到夜幕降临并不是一天的结束。

  有调查显示,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在2018年,有1800万青年人在晚8点之后叫餐。今年五一期间,北京夜间餐饮消费还掀起了一个小高潮,晚10时至第二天凌晨1时的订单量明显增长。

  可以说,即便有季节因素的客观影响,夜经济也终究会强力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生活的常态。而其背后的强大动能,必然是消费升级的支撑。近来许多城市开始对夜经济重视,从本质来说,也是遵循着经济发展本身的逻辑。

  重视城市夜经济的培育发展,是个挺好的现象。但如果仅计算其经济价值,则又未免视野狭隘。夜经济不过是夜生活之一部分,而夜生活实际是城市发展和城市生活的必然结果。

  目前,中国城市夜间经济形态大都集中在餐饮,夜经济产品供给不仅单调而且极度匮乏。从刚刚起步的角度,大力发展餐饮虽然无可厚非,可也应该认识到,打造业态不如打造生态。人们夜间出来就餐,未必是为吃喝而吃喝。甚至,很多晚上出来就餐都不过是夜间活动的“配套”。

  认识到这一点,发展夜经济就指向了发展夜间生活,甚至是“夜间城市”。这不是单纯的概念游戏,而是对城市生活的再认识。举例来说,“夜上海”的内涵和让人产生的遐想,就远比上海夜经济要厚重得多。因而打造“夜上海”,也天然比打造上海夜经济具备更大的想象空间。

  夜经济是城市发展和生活的自然延伸。目前许多城市开始重视夜经济,既是拓展新的消费领域,也是补城市发展的短板。而站在更加宏阔的角度,则是建设“夜间城市”。□徐冰(新京报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员)

+1
【纠错】 责任编辑: 马若虎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张家界云海
张家界云海
第72届戛纳电影节闭幕
第72届戛纳电影节闭幕
国际·一周看天下
国际·一周看天下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4565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