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敦煌女儿”樊锦诗来台分享守护敦煌之美
2019-04-23 21:29:01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图文互动)(1)“敦煌女儿”樊锦诗来台分享守护敦煌之美

  4月23日,樊锦诗在台北故宫举行的敦煌文化讲座上。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新华社台北4月23日电(记者陈思武 刘刚)面对约200名台湾民众,81岁的“敦煌女儿”樊锦诗在分享敦煌研究院成立75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成果时,提到最多的词是“守护”与“平衡”。

  如何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取得平衡并达到双赢?应邀来台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23日下午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参加敦煌文化讲座,与热爱敦煌文化艺术的台湾民众分享敦煌之美与文物保护背后的故事。

  “敦煌文物特别珍贵稀有,又特别脆弱易损,不让看不行,看坏了更不行!”樊锦诗说,敦煌莫高窟既是不可移动的文物,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去年共接待了195万名游客,比上年增长145%。

  为了参与这场讲座,民众早早在网上预约报名。台北故宫博物院还特意将讲座场地由地下一楼多媒体室移至面积更大的文会堂,但提供的约200个座位还是在两天之内告罄。

  樊锦诗说,敦煌莫高窟实际是开放文物库房供游客参观。面对蜂拥而至、不断突破纪录的游客数量,文物保护面临极大的潜在威胁,但敦煌研究院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为此,敦煌研究院已将莫高窟游客日承载量确定为6000人并须提前预约,明确洞窟开放的条件和原则,建立数字敦煌网站供更多人在网上参观,实时监测每个洞窟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并采取措施加强对洞窟周边的风沙、气象和水文等环境的防护。

  “我们不能因为旅游而牺牲文物,也不能因保护而将游客拒之门外。”她说。

  樊锦诗从北大毕业后一直从事敦煌研究和保护工作,在敦煌一待便是半个世纪。在文化讲座上,樊锦诗还与台湾民众分享了莫高窟经典洞窟及其壁画等灿烂遗产,并讲述了文物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故事。

  公元366年,乐僔法师在莫高窟创建了第一座石窟,后经过千年营造,成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和重要文化遗产。

  目前,莫高窟保存有735座洞窟、2000多尊造像、4.5万平方米的壁画,并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献和实物,被誉为“世界艺术画廊”“墙壁上的博物馆”“沙漠中的美术馆”,是敦煌学重要的研究与保存重镇。

  此次讲座还分别就“敦煌传奇”和“敦煌文献的文化魅力与生活时尚”两个主题,邀请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李玉珉与南华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荣誉主任郑阿财共同探讨敦煌文化、艺术以及其保存与推广。

  李玉珉说,敦煌研究院成立75年来,正是因为有像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一代又一代敦煌人一辈子的守护和研究,才成就了如今的敦煌传奇。

  在台期间,樊锦诗还将与台湾辅仁大学师生进行学术交流,并前往台湾图书馆与公众对敦煌石窟中的波斯形象进行分享与解析。

(图文互动)(2)“敦煌女儿”樊锦诗来台分享守护敦煌之美

  4月23日,听众在台北故宫举行的敦煌文化讲座上认真听讲。 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图文互动)(3)“敦煌女儿”樊锦诗来台分享守护敦煌之美

  4月23日,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在台北故宫举行的敦煌文化讲座上接受媒体采访。 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1
【纠错】 责任编辑: 刘阳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全民阅读书香浓
全民阅读书香浓
玉龙雪山风光无限
玉龙雪山风光无限
世界园林巡礼——比利时拜加登城堡
世界园林巡礼——比利时拜加登城堡
故宫“藏宝图”| 通往故宫最美的春天
故宫“藏宝图”| 通往故宫最美的春天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8691124406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