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全球首个智能化编辑部如何在两会“练兵”

2019-03-15 15:51:05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 题:看,全球首个智能化编辑部如何在两会“练兵”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肖思思

  AI合成女主播、首场5G手机全链条直播、媒体大脑读报告、直播眼镜、MR全息报道……新华社打造的全球首个智能化编辑部,带着多个“首次”新应用亮相,将2019年全国两会报道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练兵场”。

  直播眼镜、5G直播、MR全息演播厅……先进技术融入业务创新

  今年全国两会上,在记者们忙碌的身影中,一位来自国社的“小姐姐”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因为她戴着“智慧眼”——原来,为了让报道“加速”和“减负”,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为记者们配备了直播报道“利器”——智能AR直播眼镜。

  戴上直播眼镜,记者的眼睛就变成摄像机,“看”到的景象通过新华社客户端“现场新闻”就能直播给网友,宛若“身临其境”。此外,它还具有独特的人脸识别技术,能实时提供眼前人物的身份信息。

  新华社还对直播进行了一次前沿尝试。10日,新华社成功对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三场记者会进行了首次5G手机全链条直播报道,由5G手机拍摄,借助5G网络实时传输,5G手机即时呈现,是新华社抢前抓早部署5G应用的初次实战。据新华社技术部门介绍,作为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的特点,将为媒体行业实现新的飞跃提供重大发展契机。

  新华网推出创意微视频《全息交互看报告》,用先进的MR(混合现实)技术制造沉浸式体验,透过“小家”反映国家,展现2019年国家的发展目标将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个记者,一部手机,一副眼镜……在未来的新闻业态中,用户将无限接近新闻现场。

  眼下,新闻业态正发生深刻变革。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在此次两会报道中,新华社向着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四全”目标着力探索,迈出坚实的步伐。

  AI合成女主播、媒体大脑……人工智能重塑新闻生产方式

  在此次两会报道中,新华社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中,实现了新突破。

  ——AI合成主播首次运用在全国两会报道中,智能化播报生动逼真。

  在两会报道中,新华社推出的AI合成女主播正式上岗。这位叫做“新小萌”的AI合成女主播播发的《新小萌上两会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准备就绪京外代表团全部抵京》等融媒体报道,栩栩如生的形象加上丰富的表情神态,配合前方现场视频、图片等多种素材,让人眼前一亮。

  新华社在2018年11月推出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此后,历时三个多月的技术攻关,AI合成主播在多项重要技术上取得突破,实现了多种姿态和多种肢体动作声情并茂地为大家播报两会内容。两会期间,AI合成主播共发稿86条,包括AI合成男女主播混播、单独播报、素材和视频结合等多种播报形式。目前,AI合成主播已实现常态化量产。

  ——媒体大脑MAGIC新闻再次发力两会新闻生产,检验大数据的“发现力”。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5日推出《一杯茶的工夫读完6年政府工作报告,AI看出了啥奥妙》,利用媒体大脑MAGIC智能数据分析和短视频智能剪辑,对6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GDP总量、GDP增速、高铁运营里程、城镇新增就业、农村贫困人口减少等数据进行纵向对比,梳理出6年来中国经济相关指标分别呈现“有升、有稳、有降”的走势。大数据和可视化的巧妙结合,体现了人工智能特别的“发现力”。

  守正创新让融合报道肩负起壮大主流舆论的使命

  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主场大练兵中,新华社以内容创新为本,更加注重思想内涵的传播,更加注重深入采访的原创能力。

  ——以内容创新为本,融合报道唱响时代最强音。微视频《人民的殿堂》中,庄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在历史的景深中见证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生动实践。“我在你身边——微TED·履职故事”融媒体报道,村支书、人民法官、科学家、技术员、乡村医生、环卫工人等基层代表委员娓娓讲述一年来履职尽责的动人故事。创意微视频《一路前行》,深刻揭示新时代两会将汇聚起13亿多中国人一路前行的磅礴力量。《七十年,我们一直在见证》,全片应用MOCO技术,通过新华社老一代记者的生动讲述,呈现70年来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勃勃生机。

  ——以增强“四力”为抓手,推出一批求实创新的融合报道。全媒体报道《“萌”婶代表记——赵会杰和一个内蒙古村庄的新故事》,生动阐释习近平5日下午在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等重要部署。《这个快递小哥把自己“寄”到了人民大会堂》,讲述全国人大代表、快递小哥柴闪闪的故事。结合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新年贺词牵挂的几位困难群众,反映脱贫攻坚主题的《追梦在这个春天里》、反映生态建设主题的《基层代表@你,曾经全县沙化、现在全都绿化,中国哪个县这么“狠”?》等融合报道,从来自基层一线的人物故事出发,小切口反映大主题,既有思想又有温度。两会开幕至今,新华社共推出16个浏览量过亿次的“刷屏”之作。

  ——坚持移动终端优先、讲好中国故事。《制度自信从哪里来?美国小哥看中国式民主》由新华社美籍记者出镜解说,从一个美国人的视角,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如何干成事、干好事,得出“在中国,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判断,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这部英文短片在推特、脸谱、优兔平台总浏览量超2000万,互动量超10万。姊妹篇《洋记者解码中国民主生命力》一经上线便在海外产生强烈反响。

  “自习课”是新华社摄影部推出的竖屏版特色短视频,以总书记的精彩照片配上总书记的讲话集萃成图片短视频,符合移动端传播规律,更利于手机用户观看。

  新华社的平面媒体也通过“二维码”等,打开了通往融合报道的“一扇窗”。《新华每日电讯》每天开辟“新华融媒@两会”专版,以“标题+精彩界面+产品推介词+二维码”的形式,突出展现重点融媒报道。《半月谈》结合自身特色制作融媒体产品《@所有人,这是一份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考卷,请查收》,吸引了200多万网民参与答题行动。《中国证券报》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全方位解读与推送,先网后报,网快报深。

  在此次两会报道“练兵场”中,作为“媒体的媒体”,新华社探索有通讯社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让融合报道肩负起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使命,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扬。

[责任编辑: 徐宙超 ]
看,全球首个智能化编辑部如何在两会“练兵”-新华网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6112424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