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优势让文物“活”起来

集中优势让文物“活”起来

新华网首页 时政 国际 财经 高层 理论 论坛 思客 信息化 房产 军事 港澳 台湾 图片 视频 娱乐 时尚 体育 汽车 科技 食品

内蒙古自治区还有很多文物收藏单位,收藏了不同地区、不同特点的文物,如何把这些具有不同地域特点的文物整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集中在一个特殊的展览项目上来,让广大民众能够看到,这也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举措。

精彩观点
1
陈永志

对于文物保护利用,陈馆长有哪些方面思考?

对于文物保护利用,陈馆长有哪些方面思考?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增长,对文物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物保护目前最为重要的是整合文物资源,集中文物资源的优势,突出文物亮点。而且需要把这些优势的文物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然后整合成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可以在一些博物馆、展览馆等主要的公共场合,集中展示这些优质的文物资源,让老百姓能够近距离直观地看到这些文化。内蒙古自治区具有非常丰富的文物上的资源优势,可移动的文物数量非常庞大。比如,内蒙古博物馆贮藏的文物将近15万件套左右,15万件套文物中一级别的文物达到4000多件,将近5000件。

内蒙古自治区还有很多文物收藏单位,收藏了不同地区、不同特点的文物,如何把这些具有不同地域特点的文物整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集中在一个特殊的展览项目上来,让广大民众能够看到,这也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举措。

让文物“活”起来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地利用现有的可移动与不可移动的文物资源,让这些文物资源集中起来,发挥它应有的社会作用。如,内蒙古博物馆,我们今年有一个展览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精品陈列”,这个展览集中了内蒙古自治区最重要的“契丹辽”文物,打造了“大辽契丹”这样的一个文化品牌。

这次展览在社会上引起了强大的社会效应,观众非常多,现在的观众每一天能达到10000人以上。内蒙古博物馆全年的观众量,综合起来数量也是非常大的,达到204万的观众,如果开放的时间为300天,每天观众量就达7000人左右。

许多观众看了展览之后反映非常强烈,感慨以前怎么没有看到这么精采展览,这么精美的文物,为什么以前没有全部把它展出来?现在,内蒙古博物馆全部展出来了,实际上得益于我们集中优势,整合了“契丹辽”文物资源。

1
陈永志

可以说“大辽契丹”展览让文物“活”起来了?请介绍此次展览的经验。

可以说“大辽契丹”展览让文物“活”起来了?请介绍此次展览的经验。

第一,整合了内蒙古自治区的文物资源,集中发力,打造出亮点的文化品牌;第二,利用了不可移动的文物资源,内蒙古自治区不可移动的文物资源非常丰厚,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近141处左右,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1处,还有旗县级保护单位1000余处,在全国位于前列。这些不可移动资源目前还只是局限于保留在原地,没有全部进行发觉研究和利用,陕西省的兵马俑遗址博物馆就非常好,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像这样的遗址博物馆还是寥寥可数的,有“昭君墓”,赤峰市有“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西部有“额济纳的黑城”。这种不可移动的文物遗址,还有“元上都遗址博物馆”,它是世界文化物产,也只有这样一处,目前对社会,对公众进行开放。但相对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庞大的不可移动的文物遗址的资源来讲,我们开发、研究、利用的程度还远远不够。

如果把这些可移动文物资源全部开发利用出来,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全域旅游、四季旅游,这样的一个文化发展定位,能够弥补我们在发展旅游产业,或者发展旅游业的短版。比如,冬季旅游,内蒙古地区冰天雪地,气候非常寒冷,如果单纯看雪,看冬季的场景吸引力是有限的。(如果只是看雪景的话,只局限于呼伦贝尔地区,其他地方对观众来说没有吸引力。)那么,如何弥补景点上的缺憾,需要深入地发掘这些不可移动的文物遗址,特别是在全国具有知名度的文物遗址,我们要进行深入地开发、研究、保护和利用,把它展示出来。

第三,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博物馆体系。内蒙古自治区以蒙古族为主体,我们的民族政策在全国具有标杆作用。如何打造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文化,打造具有内蒙古自治区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建造特色博物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博物馆的建设相对来讲数量虽然很庞大,将近有181座登记造册的博物馆。但这些博物馆从展览体系,从所展示的文化内容上来看,还是有雷同的地方,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

比如,每个盟市、旗县,都要打造地方博物馆,这些博物馆的建设,从展示的文化体系来讲,基本上还是按照通史的展成序列来进行,几乎都一样,都是这样的一种模式,没有打造自己特有地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的,典型的博物馆目前有“博客博物馆”“匈奴博物馆”,还有正在打造的经典品牌“契丹僚博物馆”。如果发挥好内蒙古自治区特色博物馆建设,打造完善一种特色博物馆的体系,这也是让文物“活”起来的一个重要方式。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庞大的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文物资源,但是我们目前没有全部开发利用起来,有些文物还收藏在一些收藏单位,保存在一些挖掘单位。如果这些文物资源,不得到充分的利用,即使建成再多的博物馆,也没有藏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打造特色博物馆的建设体系,一方面是充分让活跃在这些平台后面的文物充分地“活”起来,也就是保存在各个不同的收藏单位的文物,让它活动起来,让它得到充分的利用,放在这些不同地区,具有民族特色的博物馆来展示。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馆藏文物,所藏文物还有其他的收藏文物的真正作用。

1
陈永志

内蒙古自治区是否尝试让文物与新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展示?比如,我们可以在学校通过数字影像了解博物馆的重点文物。

内蒙古自治区是否尝试让文物与新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展示?比如,我们可以在学校通过数字影像了解博物馆的重点文物。

内蒙古自治区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文化上的展示,起步相对比较早。比如,内蒙古博物馆承担着国家文物局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同时目前在打造智慧博物馆,很快就要对社会进行开放,智慧博物馆的展示手段、展示内容就是利用了新媒体,利用现代科技的一些技术,比如,对文物进行3D或者5D扫描,然后把它呈现出一种立体化的影像,让观众近距离、非常细致、全方位地了解文物所具有的文化亮点和文化内涵,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资源的仓储情况、亮点文物的情况,让文化覆盖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老百姓能够欣赏到优质的资源,这是我们打造智慧博物馆的一个重要方向。

1
陈永志

内蒙古博物馆是否与国际、国内其他地方的博物馆进行文化交流?

内蒙古博物馆是否与国际、国内其他地方的博物馆进行文化交流?

博物馆是一个地区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的窗口,不单单承担着展示地方文化的任务,另外还需要让我们的文物走出去,让我们的文化走出去,讲好内蒙古的故事。内蒙古博物馆集中一些优质的文物资源,曾经到国际上展示,比如,辽代的经典文物、蒙元时期的经典文物,曾经在荷兰进行大规模展示,荷兰周边国家的人都去参观,引起西方社会的极大反响,欧洲文化界的轰动。国内我们也与其他地方的博物馆合作,比如,今年9月份,为配合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市政府的扶贫工作,我们将与北京首都博物馆合作,把内蒙古自治区经典的辽代文物,带到北京展出。在内蒙古自治区区内,我们在180余座博物馆中选择一些经典的具有展示条件的博物馆,把内蒙古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博馆收藏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物,确定展示主题,拿到不同的盟市博物馆进行展示。比如,去年的蒙古族民族服饰展览在包头博物馆进行,让文化贴近老百姓,让文化走到老百姓身边。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播的方式,内蒙古博物馆有一个流动博物馆的数字展车,每年都要抽出两到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开到边远山区、牧区、边防、哨所、边远地区的学校去。数字展车就是把有代表性的文物浓缩到展车上,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近距离地欣赏到文物,甚至欣赏到文物上的一些亮点,核心的内容。这实际上是内蒙古博物院文化扶贫、文化惠民的一个重要举措。内蒙古自治区有118万平方公里,102个盟市、旗县,而这些盟市、旗县大部分处在农村牧区,偏远的山区,要近距离欣赏到内蒙古自治区优质的文化资源,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流动数字博物馆的展览车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也是让文物“活”起来、文化惠民的一个重要举措。

陈永志
内蒙古博物院院长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