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重庆大足区:“新农人”孕育“新农业”
2018-11-23 15:34:53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工作人员在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宝兴镇的雷竹林里装运即将销往外地的竹苗(11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新华社重庆11月23日电 题:重庆大足区:“新农人”孕育“新农业”

  新华社记者李勇、徐旭忠、李松

  “硕士生农民”放弃企业高薪,种出“高值”柑橘,一亩创造两万元财富;“跨行专家”扎根乡土,10年“磨”一笋,打造农业新产业……最近,记者行走于重庆大足区田间地头,听到不少“新农人”孕育“新农业”的有趣故事,他们思路开阔、勇于创新、营销灵活,给乡村带来勃勃生气。

  “硕士农民”刘峰钻:“有中生新”,育“高值”柑橘

  在中敖镇加福村1000多亩“最忆小橘”园,一个个饱满结实、黄澄澄的果子挂满枝头,已是丰收在望。

  初冬时节,刘峰钻正在柑橘园里忙着指导工人做好田间管理。

  30岁出头的刘峰钻,从重庆交通大学硕士毕业,他放弃央企月薪过万的待遇,想在现代农业这个大平台上施展抱负。

  重庆地处长江柑橘带核心区,是中国柑橘主产地,市场竞争激烈。如何才能从中杀出重围?想让消费者记起小时候奶奶种的橘子味道的刘峰钻敏锐地选择抓住高端社区团购市场,走生态精品路线,让原本是大宗农产品的柑橘摇身一变,身价倍增……

  一亩地能创造两万元产值,可不能单靠情怀,这背后还隐藏哪些创富“密码”?刘峰钻一一道来:

  首先,遵循近乎苛刻的有机种植标准。柑橘树“喝”的是清澈山泉水,施的是有机肥;引入专业技术“以草治草”,种植蒲公英贴地生长,压制杂草。

  “其次,与科研机构合作,引入获重庆柑橘金奖的优质品种。”刘峰钻告诉记者,同时,与电商平台合作,专攻社区团购市场,推出田园认养模式,确保销路。

  “同样做农业,奥妙却大不同。”在刘峰钻眼中,农业经营有着明显的代际差异:父辈种地,肩挑背扛到集市销售,赚些辛苦钱,这是1.0时代;自己返乡经营农地,瞄准高端市场,让游客主动下乡采购,这是2.0时代;利用各类平台,打造粉丝经济,线上订单、线下直供,已是3.0时代。

  村民在位于重庆市大足区中敖镇加福村的“最忆小橘”种植园内除草(11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跨行专家”黄承平:“无中生有”,10年“磨”一笋

  与刘峰钻“有中生新”种植柑橘不同,宝兴镇的老黄种笋,则是“无中生有”,打造出了一个农业新产业。

  老黄名叫黄承平,今年52岁。2008年,他以浙江人特有的市场嗅觉,看中了川渝雷笋消费市场机遇,果断转让了老家的砖厂、笔厂,跑到大足,种起了雷竹。

  从竹子从种下去,到进入丰产期,至少要4年,这可不是个立竿见影的行当。

  为此,52岁的老黄吃过不少苦头,可谓10年“磨”一笋。

  对大足本地而言,雷竹算是个“外来物种”,老黄先后从浙江引种过来六七个品种,都因“水土不服”,种植不算成功。竹子要么开花,要么不长,先后失败四五次。

  夏天,竹子还未成林,气温40多摄氏度,老黄多次中暑,被工人抬着出来。身体遭罪不说,资金还“填”进去500多万元。

  亲戚朋友一开始也不理解,“他们觉得我放弃赚钱的生意,跑到千里之遥的大足种地,算是‘蠢’到家了。”同时,当地人也不接受,“认为我过来租地,是为了套政府补贴,拿到钱就跑路……”

  但老黄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劲儿。他一门心思抓技术攻关,与专家一道,历经5年多时间,逐步攻克了雷竹移栽、适应的技术难题,培育出适合本地土壤、气候的“承平细叶雷竹一号”良种。

  经过多年摸索,已是“土专家”的老黄申报了两项农业专利,拥有调控土壤温度、湿度的“独门秘诀”;能精准控制出笋时间、选择最佳时间上市。

  如今,黄承平的雷笋打开了局面,卖出了高价。2000多亩竹林产品,一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企业还在“新三板”上市。

  老黄“搞笋”搞出了名堂,让当地人信服。一个企业带活一个产业,在老黄直接带动下,大足区竹笋产业如今扩展到两万多亩,未来将达到10万亩,有望成为全区最大的农业产业项目。

  村民在位于重庆市大足区中敖镇加福村的“最忆小橘”种植园内劳作(11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乡村创客”秦卫东:“人无我有”,葛根“闯”国际

  在秦卫东手里,原本平淡无奇的葛根,正在闯出一片市场新天地。

  “我们推出的富葛鲜食片,保证零添加,色泽洁白、爽脆,可鲜食,可炖煮炒炸……”最近,带着刚研发的新品,大足区“乡村创客”秦卫东在重庆创业创新大赛乡村振兴总决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二等奖。

  不同于以往市场主打的葛根粉,秦卫东团队经改良品种,适合鲜食的葛根鲜片一经推出,既受到创业专家好评,又得到市场认可。今年4月以来,累计销售额400多万元。

  “‘创’字一个重点,就是力争‘人无我有’。”秦卫东介绍,公司与西南大学研发团队“无缝衔接”,打造葛根从育种栽培到产品研发全产业链条,先后推出8个品类产品,并获得16项专利,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

  “目前,大足区各类‘新农人’有1900多人,一年创造20多亿元产值。相比过去的农业经营者,这些人发展思路更开阔、科技创新更活跃、营销模式更灵活、经营管理更规范,已经崭露头角,并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大足区农委主任黄克成介绍。

  “乡村振兴急需人才,特别是那些有技术、善管理、懂经营的‘新农人’。”大足区委书记章勇武告诉记者,“新农人”吃得苦,会干事,能实现资本、技术、土地等要素有机结合,正在孕育着农业新业态,创造着产业新价值。

+1
【纠错】 责任编辑: 邱丽芳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贵州龙里:苗族“画师”的30年苗画情怀
贵州龙里:苗族“画师”的30年苗画情怀
山东烟台海岸万鸥争食 场面壮观
山东烟台海岸万鸥争食 场面壮观
茶园晨曲
茶园晨曲
“国宝”东方白鹳飞临巢湖湿地
“国宝”东方白鹳飞临巢湖湿地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3261123759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