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邵寨村民的“双重身份”
2018-11-01 17:07:45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郑州11月1日电 题:邵寨村民的“双重身份”

  李守伟、李江涛

  从家到公司上班的路,孙艳春已经走了5年。这一段路,步行只需要5分钟。5分钟前,她在家里是一个农民;出门5分钟后,她就成了一个公司员工。

  在河南周口市川汇区城北邵寨村,孙艳春曾是村里2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一员,老老少少一家六口,靠的就是几亩地,日子一直窘迫。这一切都在2013年发生了改变。

  那一年,地处城乡接合部的邵寨村,被纳入都市生态农业园区。配套政策很快出台,一方面鼓励村民流转土地,另一方面安排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孙艳春家共流转出4.56亩土地,一亩地使用权每年可获得出让收入1500元。她还到新成立的园林公司上了班,每月拿2000元工资,每年还有1300元分红。土地流转以后,家里的劳力再也不必拴在田里,她的丈夫外出务工每月可以赚回2000元左右,公公也去城里当了环卫工人,每月收入1500元。这样算起来,孙艳春一家的收入一年下来就有近8万元。日子就这样悄悄地发生着大变化。

  邵寨村有9个村民组,一共4000多亩地,目前有5个村民小组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村党支部副书记邵志春说:“土地流转后,劳力可以外出务工,年龄稍大些的可以就近到生态园干活,每天七八十元工资,日清月结。”

  孙艳春上班的公司同时也是一个扶贫基地,大家把它比作“绿色银行”。当地农民以土地入股和人员务工的形式,共建生态园林。孙艳春说,园中的苗木成长,公司产值就增长,用工量就增加,最后公司得利润,农民得实惠,村里环境也跟着变好了。

  “艳春,又上班去啊!”听着虫鸣鸟叫,走在上班路上,一路和乡亲打着招呼,孙艳春已经习惯这样的早晨,但依然掩不住高兴的心情。脚底下当初的泥水路现在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两边的行道树已有碗口粗细,晚上太阳能路灯亮起时,路更漂亮。

  位于豫东平原的周口市是传统农区,仅市政府所在的川汇区目前已经流转土地1.35万亩,发展林木、苗圃、花卉种植基地19个,越来越多农民有了和邵寨村民一样的“双重身份”。

+1
【纠错】 责任编辑: 邱丽芳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纽约举行万圣节大游行
纽约举行万圣节大游行
失事狮航客机的首个黑匣子已被成功打捞出水
失事狮航客机的首个黑匣子已被成功打捞出水
醉美秋色
醉美秋色
京张高铁开始全面铺轨
京张高铁开始全面铺轨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3261123648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