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一甲子“沧海桑田” 几代人盐湖筑梦——探访我国最大的钾肥工业生产基地
2018-08-22 11:56:21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西宁8月22日电 题:一甲子“沧海桑田” 几代人盐湖筑梦——探访我国最大的钾肥工业生产基地

  新华社记者吕雪莉、骆晓飞、邓万里

(图文互动)(2)一甲子“沧海桑田” 几代人盐湖筑梦——探访我国最大的钾肥工业生产基地

这是察尔汗盐湖上的采盐船(8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一眼望不到边的盐田之中,采盐船悠然“游弋”其间,来自远方的游客踩着雪白的沙子般细腻的光卤石矿,在盐田边摆出各种造型拍照留念,不远处,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看着生机勃勃的一幕,83岁的张连吉啧啧感叹。

  “真是不敢想啊!以前是太苦了,察尔汗盐湖开发到今天不容易!”

  张连吉老人是1958年进入察尔汗盐湖从事钾肥开发的第一代盐湖人。住过帐篷、搭过盐盖房,他对察尔汗盐湖事业的起步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当时,钾肥是采用拉耙子土法生产,人拉肩扛全是体力活,一天要出很多汗,可是由于淡水运送困难,连喝水都是限量的,好几个月都洗不了一回澡。”张连吉回忆,察尔汗的大风刮起来铺天盖地,夜里有时能把帐篷和被子都卷走!

  今天,他作为第一代盐湖人代表受邀参加青海盐湖工业股份公司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地方,目睹现今盐湖开发技术、生产规模、产品质量以及工人的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逢人就会叮嘱,对盐湖开发取得的成就一定要珍惜。

  地处柴达木盆地腹地的察尔汗盐湖,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各类盐资源总储量达600亿吨,目前,这里是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和盐湖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1958年,老一辈盐湖人在察尔汗用拉耙子洗涤法实现了中国钾肥零的突破,开启了中国钾肥工业的序幕。”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谢康民说,沿着老一辈盐湖人的足迹,几代盐湖人艰苦创业、锐意创新,盐湖资源实现了从单一的钾资源开发到了镁、锂、钾、钠、氯齐头并进的循环经济模式。

  谢康民介绍,作为察尔汗盐湖的主要开发企业,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建成氯化钾产能500万吨、硝酸钾产能40万吨、氢氧化钾产能50万吨、碳酸钾产能7.2万吨,分别位居世界第四、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和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伴随着盐湖产业的发展,企业职工的办公生活场地也从帐篷变成了现代化的大楼,而工人们在盐湖上的工作环境、居住条件已几乎和外界没有两样。

  记者登上一艘水采船,看到船上配有休息室、厨房、卫生间、空调、饮水机等基本生活设施。

(图文互动)(1)一甲子“沧海桑田” 几代人盐湖筑梦——探访我国最大的钾肥工业生产基地

  察尔汗盐湖采盐船上的工作人员在检查采盐船工作情况(8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田文杰 摄

  “与老一辈的盐湖人相比,现在的工作环境要好多了,但是,在盐湖工作,首先要学会的一个技能就是要承受得住寂寞。”27岁的采船操作工马海龙告诉记者,作为采船操作工,一上船就要一个人干一天。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石军说,从1958年生产钾肥953吨到万吨级钾肥装置,再到百万吨产能和现在的500万吨产能乃至形成盐湖循环经济模式,察尔汗盐湖开发规模和质量的每一次飞跃,都离不开技术的突破,而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是因为有一群甘于寂寞的盐湖人在默默奉献。

  今年50岁的应寿章是钾肥分公司加工车间的一名普通检修工人。十年前,应寿章和同事在检查中发现从国外引进的离心机出现油液混合的情况,造成机器使用寿命严重缩短。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应寿章团队对设备进行了改造,每年为企业减少经济损失近500万元。

  “虽然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近30年,但每次完成一个检修任务,依然还会有成就感。”应寿章说,坚守自己的岗位,把普通的事情做好做到极致,就是自己理解的“工匠精神”。

  “察尔汗钾资源已实现从单一钾肥向钾系列产品延伸,使我国农业用钾由完全依靠进口转变为可长期保持自给率达50%以上,成为世界钾肥贸易的‘价格洼地’。”谢康民说。

+1
【纠错】 责任编辑: 聂晨静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非洲“小宝”的广州生活
非洲“小宝”的广州生活
四川:则曲河谷美
四川:则曲河谷美
熊猫姐妹花“落户”吉林长春
熊猫姐妹花“落户”吉林长春
内蒙古绿色明珠苏木山
内蒙古绿色明珠苏木山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51123308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