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台北6月16日电(记者石龙洪陈键兴)厌倦了都市一成不变的生活,怀念着家乡的好山好水,35岁的台东青年张桓瑞3年前说服家人返乡发展,过上了辛苦而快乐的农夫生活。
张桓瑞原名张德山,亲戚朋友一直以“阿山”称呼他。返乡后,他延用这个昵称,并将工作室命名为“阿山哥无毒小栈”。3年来,他稳扎稳打、小有成绩,成为远近知名的“阿山哥”。
张桓瑞儿时成长的故乡台东县鹿野乡,地处花东纵谷,夹在海岸山脉和中央山脉之间,远看山峦叠嶂,近看良田草原黑石交错,静谧而美丽,有着现代“桃花源”之称。
小学三年级,张桓瑞随家人迁居台北。后来,他习得一技之长,在台北做了七八年的修机车师傅,生活也算安稳平顺。
随着时间推移,张桓瑞发觉,修车的生活一成不变,令他感到窒息。对家乡山山水水的思念让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回乡务农。
“你回去吃土啊?”起初,母亲表示反对,直接泼来冷水。张桓瑞对记者说,他母亲在务农家庭长大,深知有多辛苦,怕他承受不了。
“不让我回台东耕种的话,我就好像要死了一样难过。”“我回去也可以在鹿野帮大家修机车、换机油和轮胎呀。”经过3年沟通,在张桓瑞的软磨硬泡之下,母亲最终还是顺了儿子的心愿,还帮忙“打前站”,先回台东种植茶叶和木瓜。
“做农还真是蛮辛苦的。”张桓瑞坦言,回到家乡一切从头开始,千头万绪,还面临缺乏资金、市场波动、天灾等种种不确定性,尤其是要打开产品的销路也困难重重。
张桓瑞天性乐观开朗,对自己喜爱并且认定的事很执着。他从小就在舅舅田里帮忙,回乡后继续向舅舅学习种茶、炒茶,边做边学。如今,从种茶、采茶,到萎凋、发酵、杀青、揉捻、焙火、包装,张桓瑞都已轻车熟路,独自就能完成。
除了种茶,张桓瑞还种植地瓜、南瓜、木瓜、香蕉、姜、凤梨等十余种作物。父母和妹妹也常来帮忙,一家人宛若“开心农场”般经营耕种的土地。
不只传承传统农耕技艺,在城市工作生活的经历,让张桓瑞有许多与老一辈不同的务农理念。比如,坚持“无毒”,作物不撒农药;重视创新,不断研发新产品;将种植作物与农业观光体验结合,扩大综合产出等等。
在他的茶园,记者看到茶叶上有不少被虫咬过的痕迹,田间也有不少杂草。他笑着说:“这就证明我们没有撒农药啊。”
张桓瑞和家人还不断开发新产品。比如,他们将姜黄片和乌龙茶放在一个茶包里,就成了独特的“姜黄乌龙茶”,功能和味道别具一格。
每天清晨5点多钟,张桓瑞就起床去田里巡视。金黄色的阳光打在绿色作物上,又透过露珠焕发耀眼的光彩。他经常拍下照片分享到网上,引来许多人“点赞”。尽管要照看近5公顷田地、10余种作物,平常还要制作产品、到处去推广,繁忙而辛苦,他却以此为乐。他还希望,未来有机会将自己的茶叶等产品卖到大陆去,让大陆朋友品尝台东鹿野茶的独特味道。
鹿野有一处海拔约350米的高地,叫鹿野高台,每年六至八月,热气球嘉年华在此举办,吸引众多观光客,热闹非凡。而平日的鹿野,安静而有些许冷清,年轻人外流也是常态。
不过,这些年情况开始有了改变。和张桓瑞一样,有一群青年返回鹿野发展。有的继承家业,有的开设民宿,有的怀揣梦想回乡创业……当地成立了一个“鹿野同学会”,将志同道合的返乡青年以及他们的事业串联起来。他们希望通过相互分享、共同努力,一起为故乡打拼,让故乡未来更美好。
过去,鹿野曾群鹿奔驰,是当地人的猎场。而今,返乡的年轻人出于对土地的热情用心耕耘,给鹿野带来新活力。
-
浙江:返乡创业人员增多 留守儿童人数减少
近日,浙江省民政厅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6年底至2017年底,浙江农村留守儿童总数从11.68万减少至8.3万人,同比下降28.9%。其中尤以丽水、衢州、温州、台州等偏远山区留守儿童数量的下降最为明显。2018-05-31 15:09:16
-
归瑶乡记——走近大山里的三位返乡务工农民
夫妻团聚,照顾父母,抚养孩子,在生养的故土上找到归属感和安定感,是江华瑶乡大部分返乡就业工人的期待。2018-05-16 17:09:00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