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醉心水墨长河 情系两岸文缘——专访台湾著名画家江明贤
2018-06-13 16:00:19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台北6月13日电(记者贾钊、陈键兴)30年前,46岁的江明贤冲破重重阻力跨过海峡,带着53件画作走进北京中国美术馆,成为1987年两岸恢复交流往来后首位“登陆”举办个展的台湾画家。

  当时,他的作品中只有几张“想象中的大陆河山”,但而后他常年奔走两岸,足迹遍及大陆各地,不仅留下大量作品,还积极推动两岸书画创作交流,成为深结两岸文缘的重要文化人。

  不久前,新华社记者和台湾旺中媒体集团在台北联访江明贤,听他讲述当年的“破冰之旅”、创作心得以及亲历30年两岸书画交流的动人故事。

  1988年4月,江明贤在台北发布将赴大陆办展的消息,立刻遭到岛内一些人的质疑、攻击甚至警告,有热心朋友劝他三思而后行。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江明贤在行前记者会上表示,办展就是把体现台湾风土民情的画介绍给大陆观众,以画会友。

  “我是一名国画家,更是一名中国人,能有机会到大陆交流,这是国画家的荣幸。”他当时如是说。

  在大陆办展期间,他拜会了大陆画坛众多名家。令他印象最深的是自己仰慕已久的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时至今日,他仍记得造访李可染先生寓所时的情形。

  据江明贤回忆,原定拜访时间是30分钟,但他和李可染仿佛是久别重逢的师生和好友,谈了整整一上午。江明贤带了画集请李可染指正,李可染也拿出年轻时的临摹和写生作品为江明贤解说,上了一堂令江明贤毕生难忘的国画课。

  与国画大师刘海粟先生的重逢,也给江明贤的首次黄山行带来独特的惊喜。在黄山上,这对忘年之交合绘“黄岳雄姿”,成就了两岸绘画史上一段佳话。

  江明贤说,小时候曾听长辈讲起,祖辈三百多年前从福建闽西永定县渡海来台。在大陆期间,他专程回乡祭祖。几经寻访,他找到了有土楼的江家村庄祖厝,还查到自唐代传下来的族谱。

  结束这次行程回到台湾后,等待他的却是“禁止出境两年”的处分。当时他任教的学校迫于压力,也没有续聘他。

  江明贤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来形容那段时间。因为隐居家中,他有充分的时间精心整理大陆之行留下的写生稿,全心投入创作。

  约半年后,对他的“出境限制”解除了。随着两岸关系缓和,越来越多台湾画家到大陆办展交流、游览创作。

  至今,江明贤已往返大陆200余次。他直言喜欢气势磅礴的题材,大陆的大山大水给了他很多启示。他认为,自己近年创作的高峰是2011年与大陆著名画家宋雨桂合作完成的《新富春山居图》。

  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备受推崇,后毁成两段,又经世代辗转,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与浙江省博物馆,2011年在台北首次合璧展出,引起轰动。而在前一年11月,江明贤接到北京来电,邀请他与宋雨桂共同主笔创作一幅描绘当代富春江山水的新作。

  在历时近一年的创作中,两岸画家多次到富春江采风。宋雨桂还曾飞赴台北,与江明贤在画室探讨整体布局,最后润色阶段则安排在北京。2011年8月,高60厘米、长66米的《新富春山居图》面世。江明贤说,两岸画家合作一幅画意义非凡,彼此可以改动对方的画,充分体现了包容和谦虚的中华文化精神。

  江明贤的画风被评价为“融西润中”。他效法徐悲鸿等前辈画家的做法,把西方的美学、素描和透视等技法融入到中国画里。江明贤认为,不管怎么创新,要以中国文化做底蕴,要有文化自信,对中国水墨画有信心。

  江明贤说,21世纪中国的书画艺术一定会更加蓬勃发展、更加发光、更有文化自信,这种荣耀属于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

  江明贤表示,两岸同文同种,都是中国人。台湾人从小受中华文化洗礼,从生活习惯、待人接物到清明祭祖,无不体现文化传承。台湾人应以拥有中华文化而自豪。

+1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晴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彩粽”迎端午
“彩粽”迎端午
“大鼓”出山
“大鼓”出山
把脉“渤海粮仓”促增产
把脉“渤海粮仓”促增产
巧手剪出“世界杯”
巧手剪出“世界杯”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98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