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台湾研究揭示鸟类改“巢”换代演化足迹
2018-05-26 14:53:45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台北5月26日电(记者贾钊)在屋檐下看燕子时,你是否留意过鸟巢的形状?台湾“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日前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指出,鸟巢特征不仅与鸟类适应环境有关,也深刻影响鸟类演化过程。

  研究团队历时两年,通过鸟类亲缘关系树收集、整理全世界现存242科8000多种鸟的筑巢资料,分析每种鸟巢的外型结构、所在位置和附着方式三种特征,回推鸟类祖先与鸟巢特征的演化关系。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助理研究员洪志铭说,鸟巢和人类建筑一样变化多端,是鸟类繁衍后代的重要工具,在鸟类适应演化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研究显示,鸟类演化关系越近,巢的结构越相像,这可能是由于鸟巢结构主要受基因决定的先天能力影响。而筑巢位置则易受外在环境压力左右,例如种间或种内的竞争,或是捕食压力,且同一鸟种的筑巢位置可能不尽相同。至于鸟巢附着的特征,绝大多数采用由底部支撑的方式,而侧挂、垂吊等比较精细的附着方式主要出现在晚近演化历史的雀形目鸟类。

  研究人员还发现,尽管三种特征有不同的演化史,但演化过程相互影响。如鸟类往往先演化出新的鸟巢结构,才得以利用新的筑巢地点。精细的鸟巢附着方式,通常也只在具有特定鸟巢结构的类群中才会发展出来。

  此外,现今多样化的鸟巢可能与过去两次大规模的鸟类“辐射适应”事件相关。辐射适应是指为生物适应环境改变而快速演化出多样型态的过程。

  据洪志铭介绍,鸟类的共同祖先原本不筑巢,而是直接在地面上生蛋,但恐龙灭绝后,地球上空出许多生存与繁殖空间,鸟类开始构筑不同结构的巢,因而能使用更多样的筑巢位置,加速鸟类演化,造就了现今大多数的鸟类类群。

  研究者也指出,雀型目鸟类之所以能多样性地演化,占据现存鸟类物种数的半壁江山,原因很可能是鸟类第二次辐射适应后,雀型目鸟类能构筑结构更复杂的鸟巢,发展多样的附着方式,进而开辟新的筑巢位置,提升了适应性和竞争力。

  洪志铭表示,如今全球面临环境与气候快速改变,鸟类筑巢行为的弹性与适应改变的速度将是决定其繁盛或灭绝的关键。

+1
【纠错】 责任编辑: 董一秀
相关新闻
  • 环保水漆将助鸟巢换新颜
    国家体育场——鸟巢将从即日起对内外立面进行全部刷新。
    2017-08-17 18:19:02
  • 京津冀两岸青年京沪公益骑行活动鸟巢出发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记者刘欢)10日上午,伴随着一声发令枪响,“京彩骑迹·公益前行”——2018京津冀两岸青年京沪公益骑行活动正式展开。
    2018-05-10 14:52:28
  • 识破“鸟巢骗局”还需“防骗升级版”
    自4月24日起,国家体育场(鸟巢)涌入来自多地成群结队的“特殊游客”——这个以中老年为主的人群无心游览,大多聚集一团窃窃私语,不时翻看手机;他们对陌生人十分警惕,只称自己是游客。
    2017-04-27 07:34:44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海南航空开通天津至温哥华直达航线
海南航空开通天津至温哥华直达航线
青岛,幸福之城
青岛,幸福之城
备战高考
备战高考
蓝天之约
蓝天之约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298808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