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新华社昆明5月22日电(记者 许万虎)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近日正式启动“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实验性修复工作。
东巴古籍是中国纳西族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传于云南、四川等地,其内容包罗万象,集纳了东巴教祭司经书、纳西族民俗礼仪、舞蹈歌乐、天文历法等。2003年,云南东巴古籍文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计思诚介绍,中国各地收藏的东巴古籍大约2万余册,其中8000余册保存在云南境内,但长期以来,这些古籍分藏于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有些散落民间,饱经岁月侵蚀,亟待修复。
为抢救这一珍贵文化遗产,近年来,云南古籍保护工作者除了开展相关普查工作之外,还赴多地寻找东巴古籍修复用纸、学习传统东巴造纸工艺,希望通过科学的修复,帮助残损的东巴古籍重焕新生。
担纲此次实验性修复的云南古籍保护专家杨利群介绍,东巴纸采用纳西族聚居区特有的高山野生植物制作,经过数十道工艺制作而成,厚度大、耐磨性强。“制作纸张的植物含微毒,因此纸张抗虫、防蛀,保存时间长”。
经反复实验,目前杨利群和古籍修复志愿者们通过复原古法技艺,成功研制出东巴造纸所用纸浆,其形状已达到科学修复东巴古籍的要求。“先期,我将带领志愿者团队,针对近百片破损严重的东巴古籍开展实验性修复。”杨利群说。
东巴古籍修复工作十分烦琐。据介绍,除了修补残缺,专家们还需对丢失的文字进行考证,针对串页等问题,修复前需进行细致的调查复检和整理编目工作。
“修补古籍就是修补一段历史、复兴一种文化。”计思诚表示,待实验性修复完成评估后,云南将争取在今年之内全面启动东巴古籍修复工作。
相关新闻
-
云南抢救万余种口传古籍 修补口耳相传的历史记忆
云南省民族古籍抢救保护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民族古籍保护专家和志愿者普查确认口传古籍4万余种,1万余种濒临失传的口传古籍在系统性保护中获新生。2017-11-02 16:44:20
-
云南借力“专家+志愿者”为古籍“上户口”
2017“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云南行”活动近日收官。两个月来,古籍保护专家与志愿者深入一线开展古籍普查工作,给散落云南各地的数万册古籍文献建立完整“身份信息”。2017-09-25 14:28:43
-
云南启动古籍普查文化志愿行动
11日,在云南古籍保护专家的带领下,以云南高校志愿者为主力的古籍普查队伍启程奔赴云南基层图书馆开展古籍普查工作,云南古籍普查文化志愿行动正式启动。2017-07-11 12:38:17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
热帖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