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海阔凭“鱼”跃——“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试验性应用目击记
2018-05-18 15:45:55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探索一号”5月18日电(记者张建松)浩瀚南海,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近一周来,有一条红白相间、身手不凡的“深海鱼”,每天出没,从海底采回丰富的科学样品。

  这条勤劳的“深海鱼”,就是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正在执行我国“南海深部计划”西沙深潜航次任务。这是它今年正式投入试验性应用的第三个航段。

(图文互动)(1)海阔凭“鱼”跃——“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试验性应用目击记

  5月17日,“深海勇士”号回归母船。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深海勇士”号是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由国内近百家单位共同研制的,先后突破总体设计与优化、大厚度钛合金载人舱设计制造、大深度浮力材料、低噪声深海推力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是“蛟龙”号之后,我国深海装备又一国产重器。

  遨游南海,探冷泉,爬海山,访沉没珊瑚礁,“深海勇士”号状态稳定、身手矫健、精力充沛。一天一个潜次,每次长达八九个小时,有时晚上加班,丝毫不见倦怠。

(图文互动)(2)海阔凭“鱼”跃——“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试验性应用目击记

  5月17日,“深海勇士”号离开海面。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每天早上,从“探索一号”科考母船出发之前,当天潜航员都要进入“深海勇士”号载人舱,对它进行全流程的通电例行“体检”。测试操作系统、生命支持系统、观通系统、电池系统、照明、摄像、液压、机械手等设备功能是否正常,指标多达80多项。

  测试结束后,轨道车承载着浑圆的流线型“深海勇士”号,缓缓驶出机库,来到后甲板。潜器支持人员从一侧的梯子上,放下廊桥,来到潜器顶部,安装好拖曳缆绳和载人舱出口保护套之后,助理潜航员和科学家就从廊桥进入载人舱。

  人员进舱后,潜器支持人员将出口保护套取出来,关闭舱门。高大的“探索一号”船尾A架,放下导接口与潜器连接,缓缓起吊,再外摆入海。乘坐橡皮艇等待在海面上的蛙人,爬到潜器顶部,进行脱钩和解缆。

  随后,“深海勇士”号就开始遨游南海。它在海底的一举一动,在母船的水面监控系统上,都一目了然。除了自动读取各项数据,每隔15分钟,潜航员还需手动发送声学信息,报告潜器和人员状态;每下潜500米,也需向母船报告。在离目标海底40米左右,抛载第一组压载铁,悬浮在海底上方,一边行走一边考察,并依靠两只灵活的机械手,从海底采样。

  停泊在海面上的“探索一号”,则根据潜器行进的路线,随时调整船位。每天黄昏,当“深海勇士”号抛载第二组压载铁浮出海面的时候,它那小小的红色身影,总是出现在船头方向,然后被母船接回。

(图文互动)(4)海阔凭“鱼”跃——“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试验性应用目击记

  5月17日,“深海勇士”号从母船出发。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记者在“探索一号”科考船上观看“深海勇士”号试验性应用,运行维护团队和船员各司其职、配合默契,高效专业、操作流畅。“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精”是他们的共同追求。

  目前,“深海勇士”号已成功下潜70多次,不仅验证了优质高强的作业能力,也检验了卓有成效的运行维护能力。在前两次试验性应用航段中,“深海勇士”号在西沙北礁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深潜考古,新发现两个活动的冷泉发育区,首次与4500米级无人遥控潜器“海马”号进行联合海底作业,标志着我国深海作业型潜器已具备集群作业的能力。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计划成立“深海勇士”号管理委员会,打造一支载人潜水器专业运维团队,建立航次共享机制,为国内外深海科学研究、资源勘探开发、水下考古等提供先进的深海作业平台。

  “深海本没有路,我们就是道路。”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丁抗说。

+1
【纠错】 责任编辑: 薛涛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我国第二艘航母完成首次出海试验返回大连
我国第二艘航母完成首次出海试验返回大连
走近各地体育博物馆
走近各地体育博物馆
江苏盱眙小龙虾开捕
江苏盱眙小龙虾开捕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在京举行时装发布会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在京举行时装发布会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30112285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