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厦门4月27日电(记者颜之宏)记者从福建省厦门市反诈骗中心核实了解到,近日,厦门小区楼道内频现“二维码扫码加入业主群”的布告通知,经核实,这些微信群并非“正经”的“业主群”。厦门市反诈骗中心提醒广大群众,来路不明的“业主群”有套取用户信息的风险,千万不要随意加入此类“业主群”。
据厦门市反诈骗中心民警洪恒亮介绍,厦门某小区最近正好要成立业委会,热心的业主也正张罗着组建业主微信群,大家陆续通过扫群二维码、互相推荐的方式进群。但在4月22日,有人发现小区的各个楼道、电梯里突然张贴了“关于加入XX小区业主群的倡议书”,倡议书末尾有群二维码,并要求业主进群后必须修改昵称“X楼+X室+姓名”。
之后,确实有不少小区业主加入了这个假业主群,甚至出现假业主群的人数一度超过真业主群人数的情况。据不少加入假业主群的业主反映,进入该群后,群里不断发送各种推销广告等信息,根本没有涉及组建业委会的事宜。
经过核实,小区党支部和物业发布紧急声明,宣布这个所谓的“XX生活交流群”是假冒业主群。
厦门市反诈骗中心民警分析,不法分子组建该假冒“业主群”,可能有以下三个目的:一、在群内推销广告:这可比挨家挨户去发放传单、推销广告方便得多,成本也小得多;二、获取小区业主信息:根据“入群要求”,一旦业主将昵称修改为“房号+姓名”,对方就轻松获取业主的个人信息,之后可能从事如诈骗等非法活动;三、群内发送附带病毒的链接、红包:在取得业主信任之后,不法分子会在群内发送附带病毒的链接、红包等,业主一旦点击,可能引起手机中毒,进而手机内信息被窃取,甚至导致手机绑定的银行卡内钱款损失。
民警提醒广大群众,不要随意扫描不明二维码,不要添加陌生微信好友、加入陌生微信群,更不能随意点击不明链接等,以免造成财产损失。作为小区管理者,应负起监督责任,一旦发现可疑“二维码”,及时出面澄清、处理。
-
众多APP“疯狂”索取用户信息目的何在?
记者调查发现,为了收集用户信息,在大数据时代占据市场先机,一些APP过度索取消费者权限的情况近乎“疯狂”,相关法律和监管滞后。2018-01-08 15:21:37
-
涉侵犯用户信息 江苏消保委起诉百度
日前,江苏省消保委以手机应用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两次约谈无整改为由,向百度公司提起民事诉讼。2018-01-06 07:34:08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