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中国水下考古将首次突破深海“空白区”
2018-04-18 11:14:42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探索一号”4月18日电(记者施雨岑、张文)18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考古工作者在三亚搭乘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探索一号”科考船,启程前往西沙群岛北礁海域进行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本次调查计划下潜的深度将突破我国以往水下考古工作的深海“空白区”,个别潜次深度或将超过千米。

  据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宋建忠介绍,本次深海考古调查计划安排6个潜次,每个潜次作业时间6至8小时。6名水下考古工作者将搭乘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对西沙群岛北礁区域进行考古调查。主要工作深度为50米至200米左右,根据工作需要,个别潜次深度将达到400米至1000米。

  “目前,我国水下考古在深海领域缺乏经验,工作大多集中在40米以浅海域,更深海域人工潜水作业难度很大,而200米—300米基本达到人类潜水的极限。此次调查就是我国水下考古深海作业的初次尝试和探索。”领队丁见祥说。

  据介绍,这是我国载人深潜技术首次应用于考古工作。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彭晓彤认为,对考古工作者们来说,从未到达过的水下深度以及6到8小时的连续工作时长,最大的挑战是心理素质,“深海勇士号”团队将全力确保水下考古深潜作业的安全。

  出于我国水下考古发展的实际需要,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于2017年9月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并于今年1月成立“深海考古联合实验室”,致力于推动中国深海考古事业的发展。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先进科技手段与水下考古力量的“牵手”,对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义重大。“目前,考古工作者对海洋深处的探知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这次调查,是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走向深海的开端,为今后建立多学科领域合作机制,更好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奠定坚实基础。”

+1
【纠错】 责任编辑: 徐宙超
相关新闻
  • 国家文物局:将全面开展水下文化遗产的专项资源调查
    宋新潮表示,下一步,将全面开展水下文化遗产的专项资源调查,将以水下文物为重点,有计划地开展居住遗址、港口码头遗址、界碑界桩等文物考古调查、登录、公布工作,尽快摸清南海水下文化遗产资源的主要分布和保存现状。
    2017-05-13 17:23:55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柳树“打针” 抑制飞絮
柳树“打针” 抑制飞絮
紫藤花开
紫藤花开
“90后”返乡大学生的创业梦
“90后”返乡大学生的创业梦
“汽车图书馆”开进大别山
“汽车图书馆”开进大别山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61122700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