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泥玩意儿”的新生
2018-02-20 20:45:45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济南2月20日电(记者赵鹏)在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山东高密聂家庄泥塑面前,27岁的聂鹏显得有些过于年轻。

  “经过取土、制坯、着色、晾干等十几道工序,一只活灵活现的‘叫虎’就诞生了。”聂鹏拿着刚做好的泥老虎,一边比划一边说,俨然是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山东省高密市姜庄镇的聂家庄泥塑起源于明朝万历初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其泥塑造型大胆夸张、着色鲜艳醒目。2008年,聂家庄泥塑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以前农闲时,聂家庄几乎每家都制作各种“泥玩意儿”,在春节前后出售补贴家用。当地有民谣流传:“聂家庄,朝南门,家家户户做泥人”。不过,随着时代变迁,彼时全村老少一起制作泥塑的景象,如今在聂家庄已不多见。

  “全村共280多户,目前只有11家还在做泥塑,而且大多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艺人,年轻人几乎都不感兴趣。”聂鹏的父亲聂臣希惋惜地说。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传承人,做了半辈子泥塑的聂臣希看着手里的泥玩意日渐式微,心痛不已。

  在聂家庄泥塑后继乏人、举步维艰的困境下,自幼就喜欢捏泥巴的聂鹏,18岁时毅然选择了以泥塑为职业,成为聂家庄泥塑第二十二代传人,也是村里最年轻的泥塑艺人。

  对儿子的选择,聂臣希既欣慰又担心。他坦言,一方面觉得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终于有人愿意继续做下去;另一方面又担心儿子做这个不能糊口,怕被人笑话。“毕竟在很多人眼里泥塑太无趣,喜欢的人也越来越少。”聂臣希说。

  如何让更多人喜欢泥塑,让400多岁的“泥玩意儿”重新焕发生命,成为聂鹏必须面对的问题。在父亲帮助下,他不断钻研练习,在祖辈的传统方法中加入了很多创新元素。

  “这款泥老虎跟以前大红大绿、形象威严的传统老虎不一样。”聂鹏指着一个刚创作完成的泥塑说:“这只老虎充满了卡通气息,更萌更可爱,在网络上非常受年轻人喜欢。”他还将泥塑与当地的剪纸、扑灰年画等传统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增加样式,满足更多人的需要。“年轻人脑筋就是活泛。”谈起儿子的创新,跟泥塑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聂臣希很感慨。他由衷地说:“泥塑的确需要创新了,不能光吃老本。”

  为了让聂家庄泥塑打破区域限制,在当地政府的扶持指导下,聂臣希父子成立了集制作工艺参观、旅游纪念品购物为一体的泥塑作坊,并与青岛科技大学、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合作建立“非遗”实践基地。在聂鹏眼里,民间艺术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积极融入现代社会。他认为,走进校园,可以让更多年轻人认识了解泥塑。“有了专家和大学生的直接指导,泥塑可以更好的推陈出新,民间艺术也会真正发扬光大。”聂鹏说。

  现在,聂鹏已经把小小的泥塑做成了大生意,市场拓展到全国各地。“去年各类泥塑销量大约3万个,年收入30余万元。”聂鹏腼腆地说。他并没有满足于“小天地”。“我希望将来的聂家庄泥塑能形成一个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各家各户按照一定技术标准统一生产,形成合力,这样‘小泥巴’才能真正走向大世界。”

+1
【纠错】 责任编辑: 王頔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铁花火雨”庆新春
“铁花火雨”庆新春
郁金香盛开游人来
郁金香盛开游人来
娃娃过大年
娃娃过大年
红红火火过大年
红红火火过大年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81122431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