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云南昌宁:“五彩霓裳”在保护传承中发展
2017-10-26 15:18:29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昆明10月26日电 题:云南昌宁:“五彩霓裳”在保护传承中发展

  新华社记者林碧锋

  秋日午后,30岁的苗族妇女杨学菊正忙着在院子里撕麻皮、纺麻线,为制作苗族服饰精心准备着。“一定要拥有一套美丽的盛装。”她说。

  杨学菊是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耈街彝族苗族乡土皮太村村民。她所说的苗族盛装由包头、上衣、披肩等大小18件套组成,被形象地称为“十八一朵花”,也因其色彩斑斓得名“五彩霓裳”。

  尽管从小就开始学习制作苗族服饰,如今杨学菊依然需要在婆婆的指导下才能完成所有工序。“过去有段时间由于缺乏制作的麻原料,苗族服饰制作手工艺濒临失传。”她一边纺织一边说。

  土皮太村党总支书记段开荣告诉记者,随着2006年昌宁苗族服饰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昌宁县积极争取麻原料种植项目。2014年起,耈街乡每年种植100亩麻原料,分布于土皮太村和打平村的7个苗族聚居村民小组,每亩补助种植户500元。

  “近年来,县乡还通过建设传习所、开展培训等措施保护传承苗族服饰。”耈街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王苏强介绍,“十二五”以来,昌宁苗族服饰共获中央专项保护资金115万元、各级各类资金350余万元。

  在打平村大龙滩村民小组,记者看到,52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陶美元正在自己的小织布坊里纺线织布。从牵线装机到织布刺绣,她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苗族服饰制作流程。

  陶美元说,苗族服饰制作工序繁多,制成一套完整的“五彩霓裳”需要一两年时间。“苗绣难就难在全靠‘人传人’,但不管怎么难,我都要坚持绣下去。”

  “作为传承人,我不仅要学好,更要传承好。”近年来,陶美元先后带了200余名学徒,她的徒弟又引导更多人学习刺绣。

  目前,耈街乡已恢复135台木制纺线机、木制织布机,每年开展100人次苗族服饰制作培训,投资150万元建成苗岭广场和苗族服饰传习所,并以书籍、文艺作品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苗族服饰在保护传承中焕发新生。

  夜幕降临,土皮太村的苗岭广场和苗族服饰传习所逐渐热闹起来。广场上,苗族群众吹起芦笙唱起歌;传习所内,不少苗族妇女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苗族刺绣。

  “我们将结合全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在开发苗族刺绣产品上下工夫,让群众从中受益,促使更多人参与到保护传承苗族服饰中来。”王苏强说。

+1
【纠错】 责任编辑: 施歌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第45届东京车展抢先看
第45届东京车展抢先看
霜叶染红八达岭
霜叶染红八达岭
大熊猫享受秋日时光
大熊猫享受秋日时光
美丽中国丨红叶“醉”金秋
美丽中国丨红叶“醉”金秋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60112186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