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0月16日电 题:“小巷总理”陈浩:服务群众践初心,30年光阴闪耀生命光华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唐弢 马剑
他叫陈浩,曾是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上羊市街社区的社区主任,20多天前他因心脏骤停意外离世。逝世时,1987年出生的他还未满30岁。随后的一周时间,数以百计的社区居民自发前来吊唁,为他送行,一句句发自肺腑的留言,表达着对一位85后“小巷总理”的深切悼念。有网友感叹:“居民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居民心中就有多重。”
杭州市上城区委日前追认陈浩同志为“区优秀共产党员”,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向陈浩学习。
“社区主任就是要打前锋”
“照片保存好,像这类堆积物,只能先打报告,再让工人来清理。”9月23日上午,陈浩在上羊市街社区的工作微信群里布置工作。谁也没有想到,几个小时后,他会和所有人“不辞而别”。
“我们陈浩就是太操心了……”听到陈浩离世的消息,头发花白的金大妈忍不住哭出声来。在她眼里,只要小陈主任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做好。
陈浩的办公桌上,至今摆放着一摞摞工作材料和一本厚厚的笔记。笔记本上记录着他每天工作的关键词,仅9月21日,他记下的关键词就有“小区车辆停放”“文明晒衣服”“楼道堆杂物”“入户调查”“台账、巡查、自查”“入户积水”“包干责任制”等。
在基层,卫生线和城管线的工作是最繁重的,陈浩一个人挑起了两担活。辖区内的中学附近常常有无处堆放的大件垃圾,陈浩带着社工把垃圾敲成碎块再叫车运走。“手被玻璃划破了,脚上扎钉子了,都是常有的事,他从不抱怨。”社工王力说。
老小区没有物业,为了一个自来水管老化的问题,陈浩前前后后跑了8趟。金狮苑居民杨大伯说,就在陈浩走的前一天,自来水通了。据粗略统计,在陈浩去世前的30个小时里,他大约在3个老小区里走了两圈,总共爬了50层楼,走访了110多户居民,敲定一项电梯改造计划,分发涉及500户居民的消杀药剂和宣传材料,帮助两位居民化解矛盾……
“社区主任就是要打前锋,这样,社工才会有热情跟着干!”在与陈浩搭档的570天里,上羊市街社区党委书记邹紫娟曾不止一次地听陈浩这样说过。
“你是一个好人,一路走好”
67岁的杨大伯事后才知道,陈浩去世的前一天还在社区里向人问起他的身体情况。
在杨大伯的印象里,陈浩是跟他打照面最多的年轻人。“基本上小区60岁以上的老人,陈浩都认得,还能清楚地知道他们的身体状况。”杨大伯说。到了每月的便民活动,磨剪刀、修雨伞、修理小家电、为老人量血压,陈浩常常张罗得满头是汗。
就是这样一桩桩看似普普通通的事,陈浩一做就是数年。
职高毕业后,陈浩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拆迁办,也是整天跟居民打交道。陈浩曾半开玩笑地对同学说过,自己可能要跟“鸡毛蒜皮”打一辈子交道。“但看得出来,他乐在其中。”
9月11日,陈浩当上了社区主任。那天晚上,他特意赶回家跟父母吃了顿饭,“妈妈,我要当社区主任了,以后可能更忙了。”陈浩妈妈记得那天陈浩跟她聊了很多。
“我儿子像我,很要强,要么不做,要做就认真做好。”看到孩子这几年的成长,陈浩妈妈很欣慰。和父母吃完这“最后一顿饭”,陈浩又紧张地投入到预防登革热的工作中去了。
当陈浩离世的消息传来,杨大伯一夜没有合眼。第二天,杨大伯默默编了一条微信发给陈浩:“小陈,你是一个好人,一路走好。”
微信那头不会传来回音,但他只想让陈浩从此放心。
“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百姓”
陈浩所在的上羊市街社区是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的诞生地。这里老年人多、老房子多、历史遗留问题多,半数以上的小区都没有物业公司,以陈浩为代表的社工们就相当于是这个区域的“总理”。
“与公安110实时联动,消防部门安全管理、城管城建的危房排查、社区卫生知识宣传、解决邻里纠纷,千头万绪、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我们。”邹紫娟道出了陈浩工作的繁琐和艰辛。
据了解,在杭州上城区的54个社区中就有社工近千名。不同于大家以往对社工的认知,他们的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社区工作的繁杂和多样,也要求社工群体变得年轻化和专业化。”邹紫娟说。
他们和陈浩一样,每天都分散到各个区域从事着相似的工作,送孤寡老人上医院、帮忙疏通下水道、下班时间入户做政策宣传……兴隆社区书记陈江最近为了处理卫生死角、防蚊灭蚊,已经连续好几周没有休息了。“尽管一个社区的社工有大致的分工,但因为职责范围太大,一岗多职是常态。”陈江说。
“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百姓。”在网友看来,这些长年累月奋战在一线的社工正在用以心换心的情怀,筑就和谐社会的基石。邹紫娟说,只要工作能达到老百姓的期望,真正解决基层的问题,每天走1万步、2万步都不算什么,“我想这也是陈浩做社工工作的初心”。
陈浩的离世,使社工这个默默无闻但又无比重要的群体受到关注。网友“只是一条鱼”说,同为基层干部,一起为百姓服务,虽然做的事不大,但每一件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身边的人。

-
这五年,你最想为祖国的哪些变化点赞?
2017-10-16 11:42:38
-
中国北斗身负两大"绝活",回顾北斗系统建设历程
2017-10-16 11:42:38
-
1149.02公斤!袁隆平团队超级杂交稻亩产创世界纪录
2017-10-16 11:42:38
-
男士要不要穿秋裤?英国400年秋裤变迁史给你答案
2017-10-16 11:42:38
-
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养精蓄锐睡好子午觉
2017-10-16 11: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