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在位于湖南长沙县金井镇的“巨型稻”试验田,工作人员查看“巨型稻”的稻穗。新华社记者李尕摄
新华社长沙10月16日电(记者董瑞丰、周勉)水稻长得比人高、亩产可达800千克以上--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16日正式发布一种水稻新种质,株高可达2.2米,具有高产、抗倒伏、抗病虫害、耐淹涝等特点,被认为开启了水稻研制的一扇新门。
在湖南长沙郊区的试验田里,记者看到,这种“巨型稻”株高普遍在1.8米以上,株形高大,集散适中,叶挺色深。亚热带生态所研究员夏新界介绍,这种“巨型稻”光合效率高,单位面积生物量比现有水稻品种高出50%,平均有效分蘖40个,单穂最高实粒数达500多粒,单季产量可超过800千克/亩。
此外,“巨型稻”茎秆粗壮,直径可达18.5毫米,叶片蜡质和角质层厚,具有抗倒伏、抗病虫害、耐淹涝等特点。夏新界说,“巨型稻”是在现有优异种源的基础上,运用突变体诱导、野生稻远缘杂交、分子标记定向选育等一系列育种新技术,获得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新种质材料。
10月16日在湖南长沙县金井镇拍摄的“巨型稻”试验田。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新种质材料,具有很高的生物量,未来还需要努力提高收获指数。”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在“巨型稻”试验田现场说。
据了解,作物的产量取决于生物量和收获指数两大性状,前者为作物的总量,后者为籽粒、果实等所占比例。经过前两次绿色革命以及近年的不断挖掘,现有水稻种质的生物量和收获指数都已接近上限,选育超大生物量水稻新种质成为水稻育种的主流方向。
亚热带生态所所长吴金水表示,“巨型稻”株形高大、稀植、生育期长、叶茂且冠层高、淹水深度大等,还可为蛙、鱼和泥鳅等稻田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具有适宜种-养结合的优势。
-
亩产620公斤!我国海水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28日下午,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白泥地实验基地首批耐盐碱水稻材料开始收割评测,产量最高的达到亩产620.95公斤。专家认为,这意味着我国“海水稻”研究取得了一大重要突破。2017-09-28 21:02:00
-
江西水稻种植增加保费金额降低保险费率
此外,江西还将水稻保险的保费财政补贴比例由原来的70%调增到75%,按此标准农民每亩参保水稻只需缴纳5元保费。2017-05-25 15:00:39
-
黑龙江延寿:“覆膜田”成了寒地有机水稻增产“法宝”
“有机种植最大的难点在于不用农药和除草剂,病虫草害让人愁。”姚宏亮说,2008年起开始探索有机水稻种植地膜覆盖技术。经过多年实验,他拥有了名副其实的“治草法宝”。2017-04-27 08:35:54

-
这五年,你最想为祖国的哪些变化点赞?
2017-10-16 11:42:38
-
中国北斗身负两大"绝活",回顾北斗系统建设历程
2017-10-16 11:42:38
-
1149.02公斤!袁隆平团队超级杂交稻亩产创世界纪录
2017-10-16 11:42:38
-
男士要不要穿秋裤?英国400年秋裤变迁史给你答案
2017-10-16 11:42:38
-
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养精蓄锐睡好子午觉
2017-10-16 11: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