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软环境”也是生产力--山西晋中一个投资项目起死回生的故事
2017-09-16 18:18:00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太原9月16日电 题:“软环境”也是生产力 --山西晋中一个投资项目起死回生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于振海、魏飚

  过去,山西人是望着高速路上满载轿车的运输车辆从娘子关外驶来;如今,山西人看到了本地生产的新能源轿车源源不断行驶出娘子关。

  随着山西新能源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新能源轿车下线,山西结束没有轿车生产的历史。而这背后是一个因为营商环境优化带来的投资项目起死回生的故事。

  从“晒着太阳等”到“摸着月亮干”

  一排排自动化生产设备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汽车零部件焊接、涂装到总装、交检,各个环节机械手臂和工人完美配合;一辆辆新能源汽车从流水线缓缓下来……位于山西晋中市的山西新能源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的车间内,生产线上热火朝天。

  100辆、350辆、420 辆……今年4月,经过升级改造后的汽车生产线正式运营后,新能源汽车日产量不断攀升,市场需求也供不应求。

  不过,令人想不到的是,这样的一个新能源汽车生产项目的投产之路却一波三折,甚至一度濒临撤资窘境。

  山西新能源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玉东说,这个项目2010年被晋中作为重大战略项目引进。2011年企业在山西注册公司时,生产资质等手续一直没有及时批下来。山西新能源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算是一个“黑户”,尽管地占了,但是没法投产,更谈不上后续投资。“这个生产基地成了吉利汽车在全国9个基地中投资周期最长、生产效率最低的工厂。”刘玉东说。

  近两年,山西营商“软环境”的改变,给企业带来了转机。精细化的“保姆式”服务,为项目建设扫清了障碍。

  刘玉东指着一座正在建设的厂房说,如果营商环境不变,这里还只是“晒太阳”的地皮。一切步入正轨,企业夜以继日生产,预计到今年11月,汽车日生产能力将达到600辆,跃居公司9个生产基地前列。

  从“门难进”到“倒插门”

  今年2月,晋中市在山西省率先成立服务企业办公室,办公室由科技、国土、发改、经信等多个部门组成,根据企业需要对接服务,减少很多环节,已经为包括吉利汽车在内的多家企业解决了60多个问题。

  晋中市经信委干部王广生是晋中选派的千名入企开展帮扶的干部之一,他和另外3人组成政府服务团队,专人蹲点山西新能源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为新能源汽车项目推进提供一对一的服务。

  从“坐等审批”到“上门服务”给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刘玉东对此感受强烈。他举例说,新上设备的仪表必须经过检测,符合国家标准才能使用。按照正常程序,企业2200多个仪表需要送检,有的仪表还要拆卸再送检,如果遇上检测企业多,还需要排队等待,整个周期至少要耗费四五个月。不过,这次政府没按常理出牌,经过服务企业办公室协调,质监部门工作人员上门在生产线上进行检测,十几天完成了检测,开工投产提前了几个月。

  这家汽车企业还是晋中市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的受益者。得益于这项创新尝试,今年7月,这家企业顺利完成了生产资质、产品公告等全部手续的审批办理,并获得5.5亿元追加投资对四大工艺进行了改造,达到建设年产15万辆的产能条件。

  从“门外客”到“座上宾”

  刘玉东说,以前和税务部门打交道就是“从自己的口袋里拿钱缴税”。今年,他们被税务部门邀请参与座谈,喝着热茶与税务人员面对面,税务部门工作人员详细讲解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享受政策红利。

  这家企业管理层说,企业家得到政府认可,这让他们找到了做企业的尊严。目前,刘玉东是山西省工商联常委、晋中市人大代表,管理生产的副总经理是晋中市劳模,质量管理科科长还获得山西省质量奖……

  今年春节期间,晋中市领导走进企业,向工作在一线的职工们慰问,并了解企业技改进展,让企业员工很受鼓舞。今年秋季开学,一些长期在晋中工作的外地技术骨干的子女解决了上学问题,他们的孩子上了晋中最好的中小学。

  一些员工说,曾经对能不能造出汽车都心存疑虑,现在不仅汽车产量不断攀升,而且政府关心、关爱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困难,这让企业员工深切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

+1
【纠错】 责任编辑: 薛涛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晒晒各类动物宝宝照 小小的萌萌哒
    晒晒各类动物宝宝照 小小的萌萌哒
    “战神”轰-6K冒雨出击 目标大洋深处
    “战神”轰-6K冒雨出击 目标大洋深处
    受“泰利”影响浙江沿海出现8-11级大风
    受“泰利”影响浙江沿海出现8-11级大风
    大别山深处有棵“千年桂花王”
    大别山深处有棵“千年桂花王”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301121674787